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安史之乱的帝国转折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15 | 阅读:9357次
历史人物 ► 高仙芝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玄宗末期爆发的重大叛乱,由藩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历时八年之久。这场叛乱不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更深刻改变了中古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成为帝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安史之乱的帝国转折

一、叛乱背景与直接原因

1. 藩镇势力膨胀:玄宗开元盛世后期,边疆节度使权力扩张,形成"外重内轻"格局。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控近20万精锐边军,而中央禁军仅有8万。

2. 朝廷内部腐败李林甫杨国忠专权引发政治失衡,杨氏外戚集团与安禄山矛盾激化。史载安禄山见太子不拜,称"只知陛下,不知太子",暴露中央权威衰退。

3. 民族政策失当:重用杂胡将领却未能有效制衡,安禄山利用河北胡化背景,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二、战争进程与转折节点

755年:安禄山率15万军南下,34天攻陷洛阳。唐军高仙芝、封常清退守潼关,因玄宗误信监军谗言处死二将。

756年坚守潼关半年后被迫出击,遭崔乾佑伏击惨败。玄宗西逃成都,马嵬驿兵变赐死杨贵妃

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弑,郭子仪借回纥兵收复两京。史思明降而复叛,759年杀安庆绪自立。

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代宗时期叛乱终结,但藩镇割据已成定局。

三、深远历史影响

1. 人口与经济崩溃:全国户籍人口从乱前891万户锐减至战后的293万户(《通典》),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2. 财政体系重构租庸调制瓦解,刘晏推行漕运改革,杨炎创两税法,开启"唐宋变革"先声。

3. 军事格局巨变:藩镇增至40余个,河朔三镇(魏博、成德、幽州)成半独立状态。神策军兴起为新的中央武力。

4. 文化转向:盛唐开放气象消退,韩愈等士人倡导"尊王攘夷",儒学复兴运动萌发。

四、长时段观察

安史之乱暴露了均田制崩溃后府兵制难以为继的深层矛盾。唐朝虽延续至907年,但已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代"强干弱枝"政策,均可溯源至这场动乱。河西走廊的丢失更使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贸易逐渐成为中外交流主渠道。从世界史视角看,这与阿拔斯王朝崛起、中亚伊斯兰化共同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权力格局。

文章标签:

上一篇:麦铁杖虎将殒 | 下一篇:李璟守成南唐主

唐朝胡风文化的融合

唐朝唐朝

唐朝胡风文化的融合是中原文明与周边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范例,集中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特质。这种融合渗透在政治制度、艺术形态、服饰饮食、宗教

安史之乱的帝国转折

唐朝高仙芝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玄宗末期爆发的重大叛乱,由藩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历时八年之久。这场叛乱不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更深刻改变了中古中

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

唐朝节度使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跨度与规模宏大 敦煌壁画主要集中于莫高窟,创作时间从十六

张议潮归义军

唐朝唐懿宗

张议潮归义军是晚唐时期一支重要的地方军事力量,其兴起与活动对西北边疆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1. 历史背景吐蕃控制河西

安史之乱的帝国转折

唐朝高仙芝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玄宗末期爆发的重大叛乱,由藩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历时八年之久。这场叛乱不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更深刻改变了中古中

高仙芝:唐朝名将的传奇人生

唐朝高仙芝

高仙芝:唐朝名将的传奇人生高仙芝,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敢著称于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唐朝的繁荣与稳定作出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