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清代地图测绘与疆域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11 | 阅读:1436次
历史人物 ► 白晋

清代地图测绘与疆域管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与政治治理结合的重要范例,其发展脉络与时代背景、技术条件和政治需求密切相关。

清代地图测绘与疆域

1. 康熙时期的全国测绘

清朝地图测绘的巅峰始于康熙年间(1661–1722)。为巩固疆域并解决与俄国《尼布楚条约》谈判中的边界争议,康熙帝聘用西方传教士(如张诚、白晋等)与本土学者合作,采用西方三角测量法,历时十年(1708–1718)完成全国性测绘,最终制成《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采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覆盖范围包括满洲、蒙古、新疆东部及汉地十八省,精确度远超前代。

2. 雍正乾隆时期的拓展

雍正时期(1722–1735)对边疆测绘进一步加强,尤其针对青藏高原和准噶尔地区。乾隆时期(1735–1796)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叛乱后,于1760年派钦天监官员与传教士傅作霖(Félix da Rocha)等测绘新疆,成果纳入《乾隆内府舆图》。该图首次完整标注伊犁、西藏等西部疆域,并采用梯形投影法,成为后世《大清一统志》的底图。

3. 测绘技术的跨文化交流

清代测绘技术融合了中西方法:

- 西方传教士引入经纬度测量、三角定位法,但受限于政治因素,西藏等地数据仍依赖传统路线测绘。

- 中国传统计里画方(网格法)在地方志中延续,如《甘肃通志》附图。

这种技术嫁接体现了清廷实用主义的文化政策,既吸纳西学,又维护“天朝”话语权。

4. 疆域管理与地图的政治功能

清代地图不仅是地理工具,更是统治合法性的象征:

- 《皇舆全览图》刻意将朝鲜绘为属国,虽未实际控制;

- 乾隆时期通过《西域图志》强调对新疆的“自古以来”主权;

- 边疆地图(如《云南苗疆图》)用于军事布防与土司管理。

5. 局限性及影响

尽管技术先进,清代测绘仍有局限:

- 边疆数据粗糙,如西藏部分区域依赖藏文史料而非实测;

- 地图长期藏于内府,民间流通有限,直至晚清才被西方探险家(如斯文·赫定)参照。

但其成果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认知,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仍参考乾隆舆图。

清代地图测绘史折射出帝国扩张、技术变革与主权建构的复杂互动,既是科学史课题,也是政治史缩影。

文章标签:地图

上一篇:戚继光抗倭名将 | 下一篇:周代井田制争议

龚自珍诗文革新先驱

清朝魏源

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中后期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后世誉为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诗文创作和思想主张突破了传统桎梏,对晚清文学变革和近代思想解放

和珅贪腐敛财案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清朝乾隆、嘉庆两朝权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之一,其敛财规模和手段在封建官僚体系中极具代表性。以下是关于和珅贪腐案的详细

王锡阐的天文贡献

清朝阮元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中国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过渡的背景下,通过独立研究,提

李自成与明朝的覆灭

清朝李自成

李自成与明朝的覆灭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推翻中央王朝的典型案例,其过程复杂且涉及多重历史因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点分析: 1. 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天灾

清代地图测绘与疆域

清朝白晋

清代地图测绘与疆域管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与政治治理结合的重要范例,其发展脉络与时代背景、技术条件和政治需求密切相关。 1. 康熙时期的全国测绘 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