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乐毅奇谋智助周

朝代:西周 | 时间:2024-06-06 | 阅读:5459次
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奇谋智助周—周防大将的战略智谋

乐毅奇谋智助周

周防大将乐毅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前280年~前270年间,乐毅多次帮助齐王吕不韦击败秦国,在战争中展现了超卓的战略和战术。乐毅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谋略堪称一绝,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智谋决胜:乐毅预判秦国进攻之机

公元前279年,秦王政开始大举进攻各国,并消灭了韩、赵、魏三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霸主。面对秦国的强势进攻,齐国陷入了重重危机。这时,乐毅为齐国出谋划策,主张首先尽快修建起坚固的城池防线,集中齐国的全部力量,等待时机与秦国周旋。

乐毅洞察到,秦国虽然兵强马壮,但最终必将因进攻多路线而感到疲惫。因此,他主张暂时放弃进攻,专注于守御。乐毅预判,只要坚持防御,终将能够趁秦国疲惫之际反击。这一预判准确地捕捉到了秦国的致命弱点。

二、巧用"三纲之术":乐毅辅助齐王应对危机

乐毅认为,要战胜秦国,需要制定周密的战略计划。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纲之术":一是人力物力为纲,二是时势为纲,三是战略为纲。乐毅指出,这三类因素缺一不可,缺一则全局皆废。

在人力物力方面,乐毅建议齐王吕不韦集中一切资源,修筑坚固的城池,储备充足的粮草和武器,壮大军队。在时势方面,乐毅预判,只要坚持固守,秦国终将因耗费过大而感到疲惫,这样就能寻找到反攻的最佳时机。而在战略方面,乐毅提出要以谋略战胜武力,以智取胜于衡。总之,乐毅的"三纲之术"为齐国应对危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方针。

三、险中求胜:乐毅妙计迫使秦军败退

公元前279年至前269年期间,乐毅多次率领齐军战胜秦军,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智谋。如在公元前269年,乐毅设下精心布置的"陷阱",成功引诱秦军深入,最后被齐军彻底歼灭。在这场战役中,乐毅奇妙地运用了伏击、截断补给线等战术,最终迫使秦军狼狈逃窜。

乐毅善于因势利导,善于因地制宜。他深知秦国军队的优势在于纪律严明和战斗力强,但也存在重资力、重战略、轻战术的弊端。因此,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秦军的弱点,在险要地段设伏,设计出奇兵、引诱敌人入陷阱的精妙战术,终于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最终,在乐毅戎马倥偬,奋战三十年之后,齐国在他的智谋指引下击败了强大的秦国,维护了自身的独立性。这些辉煌的战绩,无疑彰显了乐毅超卓的战略智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总的来说,乐毅的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及时把握时势,洞察敌情动向;二是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周密制定作战计划;三是善于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这些都成为后世军事家学习的重要内容。乐毅的战略智谋启示我们,只有准确判断形势,合理配置资源,灵活运用战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文章标签:

上一篇:涿鹿战役成就商王 | 下一篇: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滕叔绣始封滕国祖

西周滕国

滕叔绣是周朝时期滕国的始封君,其历史背景和事迹在先秦文献中存在一定记载,但细节因年代久远而较为模糊。以下是基于史实和学界研究的综合整理:1. 分

周代教育制度考

西周齐国

周代教育制度考周代(前1046—前256年)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教育体系以"官学"为主,兼具"礼乐教化"与"政教合一"的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周孝王非子养马封秦

西周非子

周孝王非子养马封秦的故事是先秦时期秦国早期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反映了周王室与嬴姓秦人之间的政治互动,以及秦人崛起的开端。以下是基于《史记·秦本纪

微子启降周封于宋

西周微子

微子启降周封于宋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周王朝对殷商遗民的怀柔政策与政治智慧。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1. 殷

乐毅伐齐的成败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燕国对齐国发动的一场重大军事行动,其成败可从战略、战术、政治、外交等多角度分析:1. 战略初期成功 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

燕昭王与黄金台招贤

春秋战国乐毅

燕昭王与黄金台招贤燕昭王(?—前279年),战国时期燕国君主,名职,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以“招贤纳士”闻名,其中“黄金台”典故成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