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的成败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26 | 阅读:8762次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燕国对齐国发动的一场重大军事行动,其成败可从战略、战术、政治、外交等多角度分析:
1. 战略初期成功
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前284年)联合攻齐,利用齐湣王外交失策引发的诸侯矛盾,迅速攻占齐都临淄,连下70余城,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未克。乐毅采取怀柔政策,减轻赋税、礼遇齐民,旨在瓦解齐国抵抗意志,展现高超战略眼光。
2. 战术执行与军事才能
乐毅灵活运用分兵策略,控制占领区的同时长期围困残余城邑,避免强攻消耗。其军事才能得到《史记》认可,称其“治燕军而抚齐民”。
3. 政治转折与失败关键
燕昭王去世(前279年)后,继位的燕惠王中齐将田单,以骑劫替换乐毅。骑劫改变乐毅的安抚政策,滥施暴行,激化齐人反抗。田单利用此契机,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燕国功败垂成。
4. 深层原因分析
- 燕国实力局限:燕国综合国力弱于齐,长期占领依赖外部联盟,后期秦国退出削弱联军力量。
- 齐地抵抗意志:齐国民间势力(如田单)利用宗族凝聚力,形成持久抵抗。
- 外交环境变化:各国不愿齐国彻底灭亡打破均势,暗中支持复国。
5. 历史影响
齐国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丧失与秦抗衡能力;燕国错失崛起机会,加速了秦国东进统一进程。乐毅的怀柔策略成为后世占领区管理的借鉴案例,而田单的反攻则被列为经典逆袭战例。
此役体现了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复杂性,以及军事胜利与政治稳定的密不可分。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