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鲍照拟行路难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03 | 阅读:6259次
历史人物 ► 鲍照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南朝宋时期文人鲍照模仿汉乐府《行路难》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十八首,收录于《鲍参军集》。这组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激昂的情感表达著称,展现了鲍照作为寒门士子在门阀制度下的郁愤与抗争。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

鲍照拟行路难

1. 创作背景与主题

- 南朝宋时期门阀森严,寒门士子仕进艰难。鲍照出身寒微,虽才华横溢却难获重用,《拟行路难》借古题抒发现实之愤懑,核心主题为"才士不遇"与"世路艰险"。

- 诗中多用"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等意象,以日常场景映射社会不公,体现对阶层固化的控诉。

2. 艺术特色

- 句式创新:突破乐府传统五言,杂用七言、九言,如"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句式长短错落,增强节奏感。

- 比兴手法:第三首"璇闺玉墀上椒阁"以女性遭禁锢喻士人受压制,继承《楚辞》香草美人传统。

- 语言风格:直抒胸臆与含蓄象征并存,第六首"自古圣贤尽贫贱"直斥时弊,而第四首"举头四顾望"则以孤鸟意象暗喻孤独。

3. 文学史地位

- 上承汉魏风骨,下启李白《行路难》。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明显受鲍照"对案不能食"影响。

- 开创"拟古而不泥古"的范式,陆时雍《诗镜总论》评其"抗音吐怀,每独造之意"。

4. 思想内涵延伸

- 诗中包含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如"人生苦多欢乐少",与同时期佛教"苦谛"观形成对话。

- 第十二首"今年阳初花满林"通过时序更迭,揭示繁华易逝的永恒命题,具有玄言诗余韵。

5. 历史关联

- 鲍照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后因卷入政变。其悲剧命运与诗中"丈夫生世会几时"的忧患意识形成互文。

- 《南史》载其"文甚遒丽",钟嵘《诗品》列其为中品,称"骨气端翔",可印证其诗风。

这组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六朝门阀制度下寒士群体的集体呐喊。其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在于,将乐府诗的民间性与文人诗的哲理性相结合,为唐代诗歌革新提供了重要范式。

文章标签:

上一篇:思想家荀子与晋朝的文化交融 | 下一篇:梁睿定益州

韦孝宽守玉璧城

南北朝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之役韦孝宽(509-580),本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北周著名将领。守卫玉璧城之战发生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即南北朝对峙

北朝造像题记中的历史

南北朝宇文泰

北朝造像题记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社会文化与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主要分布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区域的石窟、造像碑及

六朝建康城营建考

南北朝营造法式

六朝建康城(今南京)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其营建过程融合了军事防御、政治象征与地理风水三重考量,深刻体现了中古都城的规划思

鲍照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南朝宋时期文人鲍照模仿汉乐府《行路难》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十八首,收录于《鲍参军集》。这组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激昂的情感

鲍照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南朝宋时期文人鲍照模仿汉乐府《行路难》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十八首,收录于《鲍参军集》。这组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激昂的情感

鲍照俊逸鲍参军

南北朝鲍照

“鲍照俊逸鲍参军”是对南朝宋著名文学家鲍照(约414—466)诗歌风格与仕宦生涯的概括。鲍照字明远,出身寒门,以文才显名,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