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鲍照俊逸鲍参军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08 | 阅读:3326次
历史人物 ► 鲍照

鲍照俊逸鲍参军”是对南朝宋著名文学家鲍照(约414—466)诗歌风格与仕宦生涯的概括。鲍照字明远,出身寒门,以文才显名,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以“俊逸”著称,仕途则因曾任“参军”等职而被后世称为“鲍参军”。以下从文学成就、仕宦经历及历史影响三方面展开:

鲍照俊逸鲍参军

一、文学“俊逸”:鲍照的艺术风格

1. 题材突破与个性化表达

鲍照诗歌以乐府诗成就最高,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打破传统乐府格式,采用七言杂言体,句式长短错落,情感激烈奔放。如“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直抒寒士愤懑,风格雄健豪迈,被誉为“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未有之境”(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评语)。

2. 的开拓性

其《代出自蓟北门行》首创唐代先河,“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以细节描写战场严酷,被王夫之评为“凌厉奇矫,含吐精悍”。

3. 语言革新与韵律实验

鲍照大量使用民间口语和夸张比喻,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其四),善以动态意象营造节奏感。明代胡应麟称其“上挽曹刘,下开李杜”,对李白岑参的七言歌行影响显著。

二、仕宦“参军”:寒门士人的政治困境

辗转幕僚的经历

鲍照因出身低微,终生担任府僚佐吏,先后任临川王刘义庆、始兴王刘濬的参军,掌文书军务。“参军”虽为六品官,但实权有限,其《侍郎报满辞阁疏》自述“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折射出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制。

政治悲剧结局

宋孝武帝时,鲍照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泰始二年(466年),刘子顼参与晋安王刘子勋叛乱,鲍照在乱军中,终年约53岁。其命运与同样死于政治斗争的谢朓形成南朝文人的典型悲剧。

三、历史影响与文化符号

1. 文学史地位

鲍照的七言诗推动该体裁成熟,杜甫赞其“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钟嵘《诗品》称“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其《芜城赋》更开创城市怀古题材,清代何焯评“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2. 寒士精神的象征

鲍照的《瓜步山楬文》以“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批判世族垄断,成为中古庶族知识分子抗争门阀的经典文本。后世文人常借其形象寄托不遇之愤,如唐代李白便以鲍照自况。

鲍照的“俊逸”不仅体现在诗风上,更是一种突破时代局限的精神气质。其作品与生平共同构成了六朝文学中“才秀人微”的典型个案,反映了寒门文人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挣扎与超越。

文章标签:

上一篇:谢安东山再起传奇 | 下一篇:隋代天文历法发展

陈霸先创建陈朝

南北朝陈霸先

陈霸先(503年-559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他出身寒微,早年以军功起家,最终平定侯景之乱并终结了梁末的混乱局面,于557年建立

萧衍创立梁朝

南北朝萧衍

萧衍(公元464年-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梁武帝。他是南朝梁的建立者,在位长达48年(502年-5

北齐后主亡国记

南北朝高纬

北齐后主高纬(556—577年)的统治是北齐王朝走向灭亡的关键时期。作为北齐第五位皇帝,高纬的昏庸荒政、宠信奸佞和军事决策失误,直接导致了这个鲜卑化

北魏六镇起义始

南北朝尔朱荣

北魏六镇起义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爆发的重大军事叛乱事件,其根源在于北魏政权内部的制度性矛盾与民族冲突的激化。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南朝士族的文化影响力

南北朝鲍照

南朝士族的文化影响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结构变迁与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影响渗透于政治、文学、艺术、学术乃至日常生活等多个层面,成为这一

鲍照才高命蹇

南北朝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与颜延之、谢灵运齐名),其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