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韦孝宽守玉璧城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04 | 阅读:1115次
历史人物 ► 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之役

韦孝宽守玉璧城

韦孝宽(509-580),本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北周著名将领。守卫玉璧城之战发生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即南北朝对峙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守城战的经典战例之一,充分展现了韦孝宽的军事才能。

历史背景

当时东魏权臣高欢率大军进攻西魏的玉璧城(今山西稷山西南),企图打开通往关中的门户。西魏派遣韦孝宽镇守此军事要地,面对东魏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城内守军仅数千人。

守城措施要点

1. 坚固城池防御体系:韦孝宽预先加固城墙,在城外挖掘深沟壕堑,设置多重障碍物,使敌军难以接近城墙。

2. 巧妙运用城防器械:城上布设大量机、投石车等守城器械,居高临下打击攻城敌军。

3. 心理战术运用:当高欢命人在城南筑起土山企图居高临下攻城时,韦孝宽命人在城上建高楼,始终压制敌军居高优势。

4. 地道战应对:东魏军挖地道想从地下攻入城内,韦孝宽命人在城内挖沟拦截,并在地道内放置柴草点火熏烟,迫使敌军放弃这一战术。

5. 持久战准备:韦孝宽预先储备充足粮草,保证长期坚守所需的物资供应。

6. 军民同心:善抚士卒,与城内军民同心,士气高昂。

战役过程

高欢先后采用云梯、冲车、地道等多种攻城方式,都被韦孝宽一一破解。围城五十余日,东魏军死伤七万余人,仍未攻克玉璧。最终高欢因久攻不下,军中流行疾病,被迫撤军。

历史意义

1. 此战成功阻止了东魏的西进,巩固了西魏的西部防线。

2. 展示了守城战的典范,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3. 韦孝宽因其出色表现得到西魏朝廷高度评价,为日后北周建立奠定基础。

4. 这场战役也加速了东魏内部矛盾激化,高欢不久后病死。

韦孝宽的守城经验后来被总结为"守城要略",对后世军事防御理论有重要影响。他的战术创新和顽强意志成为后世将领学习的典范。此战不仅体现了将领的军事才能,更展现了守城战中组织协调和心理战的重要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晋室南渡后的困境 | 下一篇:杨广开凿大运河

南朝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

南北朝侯景

南朝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是门阀政治与经济社会结构相结合的产物,其表现为知识、教育、仕途等多重领域的阶层固化。以下从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及影响三个

南齐名相王俭生平

南北朝褚渊

王俭(452—489年),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出身东晋南朝顶级门阀琅琊王氏,为王导玄孙,属南朝文化

韦孝宽守玉璧城

南北朝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之役韦孝宽(509-580),本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北周著名将领。守卫玉璧城之战发生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即南北朝对峙

北朝造像题记中的历史

南北朝宇文泰

北朝造像题记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社会文化与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主要分布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区域的石窟、造像碑及

韦孝宽守玉璧城

南北朝韦孝宽

韦孝宽守玉璧城之役韦孝宽(509-580),本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北周著名将领。守卫玉璧城之战发生在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即南北朝对峙

韦孝宽镇守玉璧

隋朝韦孝宽

韦孝宽镇守玉璧是北周对抗北齐的重要军事防御事件,发生于南北朝后期(约公元546年),其背景、战术及历史意义如下: 一、背景与战略地位1. 地理要冲: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