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五代十国战争年表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08 | 阅读:3293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五代十国战争年表(907年-979年)

五代十国战争年表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以下是按时间顺序整理的主要战争与重大事件:

五代时期(907-960年)

1. 后梁(907-923年)

-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与晋王李克用爆发「潞州之战」,开启梁晋四十余年争霸。

- 910年:柏乡之战,晋军李存勖大败后梁,削弱梁朝北方势力。

- 913年朱友珪弑父朱温,后梁内乱加剧。

2. 后唐(923-936年)

- 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同年爆发「中都之战」,后梁灭亡。

- 925年:后唐灭前蜀,王衍投降,但不久因统治失策引发叛乱。

- 934年:孟知祥割据四川,建立后蜀。

3. 后晋(936-947年)

- 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割燕云十六州,建后晋。

- 945年:契丹南下攻晋,后晋军队在「阳城之战」中惨败。

- 947年:契丹耶律德光攻破汴梁,后晋灭亡,契丹改国号「辽」。

4. 后汉(947-951年)

- 948年刘知远称帝建后汉,平定中原,但统治薄弱。

- 950年:郭威邺城兵变,后汉隐帝。

5. 后周(951-960年)

- 951年:郭威建后周,推行改革。

- 954年:高平之战,周世宗柴荣击败北汉-辽联军,巩固政权。

- 956-958年:后周三征南唐,夺取淮南十四州。

十国及其他割据势力

1. 吴越(907-978年)

- 钱镠保境安民,与中原政权周旋,较少大规模战争。

2. 南唐(937-975年)

- 955-958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战败割地,国力衰退。

- 974年宋太祖派曹彬灭南唐,李煜投降。

3. 前蜀/后蜀(907-965年)

- 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

- 965年:北宋灭后蜀,孟昶投降。

4. 南汉(917-971年)

- 971年:宋将潘美攻破广州,南汉亡。

5. 北汉(951-979年)

- 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未果。

-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十国时代结束。

关键扩展

军事特点: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政权(如后唐、后周)与依赖的南方政权(如南唐、吴越)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影响:火器开始零星使用(如后周攻南唐时出现的「火筏」)。

外交策略:诸国常借助契丹、党项等外族势力制衡对手,如后晋石敬瑭称辽帝为「父皇帝」。

这一时期的战争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也为北宋统一后的「强干弱枝」政策提供了历史教训。

文章标签:战争

上一篇:霓裳羽衣舞的由来 | 下一篇:北宋西园雅集考

韩熙载避南唐

五代十国韩熙载

韩熙载避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下的士人抉择与南唐政权的内部矛盾。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及延伸史实等

刘仁赡守寿州

五代十国柴荣

刘仁赡守寿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抵抗后周进攻的一次著名战役。寿州(今安徽寿县)作为淮河防线的重要战略据点,其得失直接关系到南唐的存亡。刘仁

李存勖与后唐兴衰

五代十国李存勖

李存勖与后唐兴衰 李存勖(885-926年),沙陀族人,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923-926年在位),其一生与后唐的崛起与骤衰紧密相连。作为李克用长子,他继

五代藩镇势力的演变

五代十国藩镇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势力的演变是唐末以来地方割据局面发展的延续和深化,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阶段和特征: 一、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907–923年)1. 朱温代唐

石敬瑭献燕云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决策之一,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政权建立过程中。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赵德钧献城降辽

五代十国石敬瑭

赵德钧献城降辽是五代十国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后唐末年至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侵期间。此事涉及后唐内部权力斗争、契丹南下扩张及军阀割据等多重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