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石敬瑭献燕云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2 | 阅读:9703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决策之一,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政权建立过程中。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石敬瑭献燕云

一、历史背景

1. 五代十国割据局面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等短命政权。石敬瑭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因功高震主与末帝李从珂矛盾激化。936年,李从珂调任石敬瑭试图削弱其兵权,触发叛乱。

2. 契丹崛起因素

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国已控制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其子耶律德光(辽太宗)时期军事实力达到鼎盛,对中原形成战略压迫。石敬瑭为求自保,选择借助外力。

二、事件经过

1. 割地称臣的具体条款

石敬瑭许诺割让幽(今北京)、蓟(天津蓟州)、瀛(河北河间)等十六州,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同时称辽太宗为"父皇帝",自居"儿皇帝",每年进贡绢帛三十万匹。

2. 军事同盟的建立

契丹出兵五万协助石敬瑭攻破洛阳,后唐灭亡。938年辽太宗正式接收燕云地区,改幽州为南京(今北京西南),成为辽国南进基地。

三、深远影响

1. 地缘战略失衡

中原王朝丧失长城防线天然屏障,华北平原门户洞开。此后的后周、北宋多次北伐未能收复,直到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才结束胡族对此地430年的统治。

2. 民族关系重构

辽国获得大量农耕人口和先进技术,加速封建化进程。同时汉族、契丹族混居促进了文化交融,为后期金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础。

3. 正统性争议

北宋士大夫如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严厉批判此举"委弃根本,开门揖盗"。司马光则指出此举导致"中国之势遂弱"。

4. 军事技术扩散

契丹通过占领区获取宋朝的攻城器械、冶铁技术,《辽史》记载南京道成为辽国主要军械生产基地。

四、补充史实

十六州具体范围: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张家口、保定部分),山西北部(大同、朔州

经济数据对比:该地区当时原王朝约15%的赋税收入,拥有唐代修建的永济渠等水利系统

后续条约:1005年澶渊之盟中,宋朝被迫承认辽国对燕云的合法统治,每年增加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实力对比,更重塑了此后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其遗留的疆界问题直至明清时期才彻底解决。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的邮驿与交通系统 | 下一篇:陆游诗寄北伐志

石敬瑭献燕云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决策之一,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政权建立过程中。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冯道历仕五代的宰相生涯

五代十国冯道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生活于五代十国时期(约882—954年),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并在辽太宗时期短暂任职,因其跨越多个政权且

刘龑据南汉国

五代十国

刘龑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建立者,原名刘岩,后改名为刘䶮("䶮"为其自创字,意为"飞龙在天")。他于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国

刘言争武平

五代十国马殷

“刘言争武平”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内部将领刘言与王逵、周行逢等势力围绕武平军节度使(治所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展开的权力争夺。以下是基于史实

石敬瑭献燕云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决策之一,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政权建立过程中。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赵德钧献城降辽

五代十国石敬瑭

赵德钧献城降辽是五代十国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后唐末年至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侵期间。此事涉及后唐内部权力斗争、契丹南下扩张及军阀割据等多重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