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张养浩赈灾关中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8-11 | 阅读:5051次
历史人物 ► 张养浩

张养浩赈灾关中是元代一次重要的救灾行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官僚体系中的赈灾机制与儒臣担当。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他赈济关中之事发生在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时关中(今陕西中部)遭遇特大旱灾,饥荒蔓延,民不聊生。

张养浩赈灾关中

背景与灾情

关中长期干旱导致“饥民相食”,灾情极为惨烈。《元史·张养浩传》记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朝廷紧急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主持赈灾。关中作为汉代以来农业核心区,此次灾害对元朝北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赈灾措施

1. 开仓放粮:张养浩抵达后立即开放官仓,并严惩贪腐官员,确保粮食直达灾民。《元史》称其“发粟赈之,活者甚众”。

2. 整顿吏治:他弹劾渎职官吏,如华州县吏克扣粮饷,被其当场处决,震慑贪腐。

3. 动员富户:通过劝谕或强制手段,迫使当地豪强捐粮,推行“劝分”政策,平衡资源分配。

4. 减免赋税:奏请朝廷免除关中当年租税,减轻灾后重建负担。

文学记录与思想

张养浩在赈灾期间创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为千古名句,反映其民本思想。其文集《归田类稿》亦收录多篇赈灾奏疏,详述救灾策略。

后续影响

此次赈灾因张养浩积劳成疾,到任仅四月便病逝于任上,但其举措短期内稳定了关中局势。元代后期赈灾体系受此影响,加强了地方官员的应急权限。此外,这一事件凸显了元代汉人儒臣在蒙古统治下的社会治理作用。

扩展知识

元代赈灾制度:设有“常平仓”“义仓”,但后期管理混乱,张养浩的临时授权属于特例。

关中灾害史:唐代以来关中生态退化加剧,元代旱灾频率增高,此次灾害是气候变迁与人为因素的叠加结果。

张养浩的民政理念:主张“为政以德”,其《三事忠告》系统阐述吏治、救灾、教化思想,对明清官僚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朝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 | 下一篇:明朝皇帝制度及权力更迭

张养浩赈灾关中

元朝张养浩

张养浩赈灾关中是元代一次重要的救灾行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官僚体系中的赈灾机制与儒臣担当。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代著名文学

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

元朝韩山童

元末红巾军起义是中国14世纪中叶爆发的重大农民起义,标志着元朝统治的崩溃和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历史转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起义背景1. 元

元代火器技术的发展应用

元朝至正

元代火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火器在继承宋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并在战争中实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

朱思本绘舆图

元朝朱思本

朱思本是元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图制图专家,其代表作《舆地图》是中国古代地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下是关于朱思本及其《舆地图》的详细分析:1. 朱思

张养浩赈灾关中

元朝张养浩

张养浩赈灾关中是元代一次重要的救灾行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官僚体系中的赈灾机制与儒臣担当。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代著名文学

张养浩赈灾恤民

元朝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历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清廉正直、体恤民瘼著称,尤其是在赈灾恤民方面留下了深远影响。1. 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