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王之涣登鹳雀楼望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03 | 阅读:1964次
历史人物 ► 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名篇,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考据和扩展分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望

1. 鹳雀楼的地理与历史

鹳雀楼位于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581年),因常有鹳雀栖居而得名。楼高三层,矗立于黄河东岸,是唐代著名的登高观景胜地。唐代文人常登楼赋诗,王之涣的这首诗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2. 王之涣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王之涣(688—742),盛唐人代表,性格豪放,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壮志情怀。《登鹳雀楼》约作于其壮年时期(725年前后),反映了盛唐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境界。

3. 诗歌文本与艺术特色

全诗仅20字,却囊括多重艺术成就:

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张力。

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转为哲理升华,体现“情景理”交融的唐诗典型手法。

气象宏大:通过“千里”“一层”的夸张对比,展现盛唐人的胸襟与追求。

4. 历史考证与争议

作者存疑:宋代《文苑英华》曾将此诗记为朱斌所作,但学界普遍认同王之涣的著作权,因《国秀集》(唐天宝年间编)明确收录为王诗。

鹳雀楼毁灭与重建:原楼于元初毁于战火,2002年参照唐代形制重建,新楼高73.9米,成为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5. 文化影响

诗碑与题咏:历代书法家如颜真卿、赵孟頫均书写过此诗碑刻;宋代沈括《梦溪笔谈》称其“能状难写之景”。

国际传播:此诗被翻译为英、日、法等十余种语言,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其“二十字中见宇宙”。

现代应用:诗句被广泛引用为励志格言,甚至用于航天任务命名(如“天问一号”火星车搭载诗句主题芯片)。

6. 延伸知识点

唐代四大名楼:除鹳雀楼外,还有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黄鹤楼(崔颢《黄鹤楼》)、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黄河文化意象:唐代诗人常以黄河象征民族精神,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与王之涣此诗形成呼应。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浓缩了盛唐气象,其艺术魅力与哲理深度至今仍被反复解读。从建筑史、文学史到精神传承,《登鹳雀楼》堪称中国文化的一座“精神地标”。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代音乐舞蹈艺术 | 下一篇:景延广争议宰相

杜牧泊秦淮叹兴亡

唐朝杜佑

杜牧的《泊秦淮》是晚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衰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以下从诗歌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思想

唐朝的民间宴饮习俗

唐朝唐朝

唐朝的民间宴饮习俗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开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下从饮食结构、社交功能、礼仪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饮食结构

唐朝的边疆治理与边防政策

唐朝唐朝

唐朝的边疆治理与边防政策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反映了其鼎盛时期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战略。以下从制度、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等维度展开分析:

贾岛推敲典故

唐朝贾岛

贾岛"推敲"典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创作轶事,典出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及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其核心情节如下:1. 史实背景贾岛(779-843)是中

王之涣登鹳雀楼望

唐朝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名篇,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考据和扩展分析: 1. 鹳雀楼的地理与历史鹳雀楼位于唐代蒲州(今山西

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朝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创作于盛唐时期,具体创作时间无明确记载。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1.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全诗"白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