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钱镠与吴越国海塘工程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6 | 阅读:8819次
历史人物 ► 钱镠

钱镠(852-932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907-932年)重视水利建设,其中海塘工程是其治理吴越地区的重要举措之一。吴越国位于今浙江、上海及苏南一带,濒临东海,常受潮汐侵袭,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碱化,百姓生计备受威胁。钱镠组织修筑海塘,有效抵御海潮,保障农业生产,对后世影响深远。

钱镠与吴越国海塘工程

1. 海塘建设的背景

吴越国地处钱塘江入海口,受钱塘江潮(特别是“钱塘潮”)影响,潮水冲蚀海岸,淹没农田。历史上,东汉时期已开始修筑海塘,但规模有限。唐代虽局部修缮,但五代时海患加剧,钱镠为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决定大规模修筑海塘。

2. 工程技术与方法

钱镠的海塘工程以“石囤木桩法”为核心技术:

竹笼装石:用竹编成笼,内填巨石,层层堆叠,形成堤基。此法成本低、施工快,且能适应潮水冲击。

木桩加固:在竹笼外侧打入松木桩,增强抗冲能力。松木耐水腐蚀,桩基深入泥沙,稳固塘体。

分段修筑:根据潮汐规律分区施工,重点加强险段,如杭州湾沿岸。

3. 工程规模与成效

捍海塘:钱镠主持修建的“钱氏捍海塘”北起盐官(今海宁),南至绍兴,全长约200公里,部分段落沿用至明清

经济效益:海塘保护耕地数十万亩,杜绝盐碱化,使吴越成为“鱼米之乡”,赋税充裕。

城市发展:杭州因海塘保障,逐渐成为东南重要港口,为南宋定都奠定基础。

4. 后世影响与评价

技术传承:宋代沿用竹笼石塘法,明清改进为“鱼鳞石塘”,成为古代海塘的巅峰技术。

文化意义:钱镠被民间奉为“海龙王”,杭州建有钱王祠纪念其功绩。

历史评价欧阳修《新五代史》称吴越“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海塘工程是这一政策的重要支撑。

5. 扩展知识:吴越国的水利体系

钱镠不仅修海塘,还整治太湖流域水系:

疏浚西湖:命士兵千人挖掘西湖淤泥,保证灌溉与饮水。

开凿堰闸:在钱塘江沿岸建堰坝,调节水位,如浙江闸(今杭州闸口)。

运河治理:整修江南运河,联通杭州与苏州,促进贸易。

钱镠的海塘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典范,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智慧,其技术理念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文章标签:海塘工程

上一篇:唐代壁画中的社会生活 | 下一篇:郭守敬授时历法

五代第一女强人——花蕊夫人传奇

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五代第一女强人——花蕊夫人传奇 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女性人物,因其才貌双绝、胆识过人,被誉为“五代第一女强人”。历史上至少有两位被称为

安重荣挑衅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安重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将领,出身沙陀族,以骁勇善战闻名。他因不满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的行为,多次公开抨击朝廷的屈

杜重威降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杜重威降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政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946年至947年之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后晋灭亡,并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与契丹(辽国)之间

十国艳史之南唐后宫风云录

五代十国李璟

《十国艳史之南唐后宫风云录》聚焦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宫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结合史实与文学演绎,展现这一时期宫廷生活的复杂面貌。以下从历史背景

五代军阀的混战与割据

五代十国钱镠

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与割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政权分裂与武力割据时期,其根源可追溯至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膨胀。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中

钱镠吴越开国

五代十国钱镠

钱镠吴越开国 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他出身寒微,早年投身军伍,凭借战功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