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始末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09 | 阅读:8210次
历史人物 ► 杨贵妃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是唐朝天宝末年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军事事件,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下依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梳理其始末及相关背景: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始末

一、事件背景

1. 天宝时期的政治环境

唐玄宗晚年沉溺享乐,中枢大权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藩镇势力(尤其是安禄山)坐大。杨贵妃(719-756)因得玄宗专宠,其族兄杨国忠位列宰相,外戚专权引发朝野不满。

2. 安史之乱的爆发

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叛军迅速攻占洛阳、潼关。756年六月,长安告急,玄宗仓皇西逃蜀地。

二、马嵬坡之变的过程

1. 军民不满的积累

逃亡途中,禁军士兵饥疲交加,认为祸乱源于杨氏家族。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暗中串联,意图诛杀杨国忠以平息众怒。

2. 杨国忠之死

六月丙申(7月15日),队伍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士兵哗变,指控杨国忠"通蕃谋反",将其乱刀,同时诛杀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3. 杨贵妃之死

士兵进一步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最初拒绝,但在高力士谏言"将士安则陛下安"的压力下,最终賜杨贵妃自缢于佛堂,时年38岁。《旧唐书》载"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确认其死后兵变方息。

三、事件后续影响

1. 玄宗权威崩溃

太子李亨(肃宗)在士兵支持下北上灵武自立,玄宗事实上被架空,唐朝进入肃宗-玄宗二元权力格局。

2. 历史评价的分歧

- 政治视角司马光《资治通鉴》强调杨国忠误国,兵变是"众怒难犯"的必然结果。

- 文学演绎白居易《长恨歌》将杨贵妃塑造为爱情悲剧主角,弱化其政治属性。

- 女性角色争议:后世对杨贵妃是否干预朝政存在争议,但史料中未见其直接参政记录。

3. 考古佐证

2015年陕西考古发现马嵬驿遗址,出土唐代建筑基址与兵器残片,为事变地点提供实物印证。

四、延伸探讨

马嵬兵变的性质:表面是士兵哗变,实为太子集团与玄宗势力的权力博弈,陈玄礼可能与李亨存在默契。

杨贵妃结局的传说:日本有"杨贵妃东渡说",但《新唐书》明确记载验尸过程,此说无史料支持。

天宝政治的教训:反映唐代外戚、藩镇与宦官三大痼疾的交织,成为中晚唐衰落的预兆。

这一事件浓缩了盛唐崩溃的复杂动因,其政治残酷性与爱情传奇色彩的矛盾,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片段之一。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末割据势力演变 | 下一篇:周宋禅代的历史转折

唐代海外贸易的管理政策

唐朝广州

唐代海外贸易的管理政策极其完备,既有严格的制度框架,又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其核心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舶使制度的创立 唐代首次在广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始末

唐朝杨贵妃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是唐朝天宝末年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军事事件,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下依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唐朝节度使权力的膨胀史

唐朝节度使

唐朝节度使权力的膨胀史是唐代政治军事制度演变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发展过程深刻影响了唐王朝的兴衰。以下是节度使权力逐步扩张的关键脉络及其历史背景

唐朝治理黄河的水利工程

唐朝唐朝

唐朝在黄河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涉及防洪、灌溉和漕运,反映了当时水利技术的发展和中央政府对民生经济的重视。以下是唐朝治理黄河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始末

唐朝杨贵妃

杨贵妃与马嵬坡之变是唐朝天宝末年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军事事件,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下依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

唐朝杨贵妃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是唐代宫廷史上最具戏剧性与悲剧色彩的故事之一,其历史背景、政治影响及文化意象至今被人们反复探讨。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