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苏秦合纵抗强秦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17 | 阅读:4039次
历史人物 ► 苏秦

苏秦合纵抗强秦是战国中后期重要的外交战略事件,其核心是通过联合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这一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列国在面对强权时的矛盾与挣扎。

苏秦合纵抗强秦

1. 苏秦其人及合纵策略背景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师从鬼谷子,专攻纵横之术。面对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迅速崛起,尤其是秦惠文王时期“连横”策略的威胁(如张仪倡导的“事一强以攻众弱”),苏秦提出“合纵”战略,主张六国结盟,以地理上的纵向联合(南北向)共同制约秦国。

2. 合纵的具体实施与成效

外交游说:苏秦先后说服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促成《合纵盟约》,被推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军事威慑:六国联军曾一度迫使秦国“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函谷关”(一说为夸大),暂时延缓了秦的东扩步伐。

经济制约:六国约定“不输粟于秦”,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削弱秦国实力。

3. 合纵的局限性

利益分歧:六国各有盘算,齐楚为强国不愿全力抗秦,燕赵与秦不接壤,危机感不足。

秦国反制:张仪以“连横”分化瓦解,如诱骗楚国背盟(“商於之地六百里”骗局),导致合纵破裂。

苏秦死后衰落:苏秦因间谍案死于齐国后,合纵联盟缺乏核心推动者,最终名存实亡。

4. 历史评价与延伸影响

纵横家思想的实践:合纵体现了“以弱制强”的外交智慧,成为后世弱国联合抗强的经典案例。

加速秦统一进程:合纵的失败暴露了六国内部矛盾,反促使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逐步吞并六国。

文献记载争议:《史记》与战国简牍(如马王堆帛书)对苏秦事迹记载有出入,部分学者认为其活动时间可能晚于张仪。

苏秦合纵虽未彻底阻止秦国统一,但其战略思想深刻影响了战国格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博弈的典型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祭公谋父谏征犬戎 | 下一篇:陆贾说南越王

韩非子:法家巨匠,治国谋士

春秋战国韩非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贵族,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管仲、商鞅、申不害等法家先驱的理论,构建了以“法、术、势

荆轲刺秦王未遂

春秋战国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末期震惊天下的重大历史事件,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为阻止秦国吞并六国,派遣荆轲以献燕国督亢地图和秦国

苏秦合纵抗强秦

春秋战国苏秦

苏秦合纵抗强秦是战国中后期重要的外交战略事件,其核心是通过联合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这一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

廉颇: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

春秋战国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勇武善战、忠诚刚直著称,在赵国军事史上占据重要地

苏秦合纵抗强秦

春秋战国苏秦

苏秦合纵抗强秦是战国中后期重要的外交战略事件,其核心是通过联合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这一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

苏秦合纵抗秦

春秋战国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其"合纵抗秦"战略是六国对抗强秦的核心外交策略。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合纵战略的背景1. 秦国崛起态势商鞅变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