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郭威黄袍加身后周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8 | 阅读:1652次
历史人物 ► 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事件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政权更替案例,展现了五代军人干政的典型模式。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郭威黄袍加身后周

1. 历史背景

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后猜忌功臣,乾祐三年(950年)诛杀杨邠、史弘肇等重臣,并密诏诛杀时任邺都留守的郭威。郭威被迫以"清君侧"名义起兵,七日内攻入开封,隐帝。

郭威暂立刘赟为嗣君,但实际掌控朝政。此时后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2. 兵变过程细节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率军北征契丹途中,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发生兵变。将士撕裂黄旗披于郭威身上,史载"或有裂黄旗以被威体,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

兵变具有预谋性特征。《旧五代史》记载郭威事先对心腹王峻表示:"予此行为社稷计,事成当归公等富贵"。

3. 政权合法化措施

郭威返京后先拜见后汉李太后,表面维持君臣礼仪,实则迫太后下诏禅位。

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定年号广顺,但刻意保留后汉宗庙,诏书称"朕周室之裔"以标榜正统

仿效后梁、后唐旧制,建立太庙时追溯虢叔(周文王弟)为始祖。

4. 军政改革措施

废除后汉酷法,修订《大周刑统》,规定"除逆族刑"等改良措施。

推行营田务改革,将官田分予佃户"永为己业",提高生产积极性。

整顿禁军,建立殿前军系统,为日后周世宗改革奠定基础。

5. 历史影响

开创"澶州模式":此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完全效仿此形式。

经济政策成效显著:显德二年(955年)即实现"仓廪充实,帑藏有羡",为周世宗统一战争积累物质基础。

文化政策转变:废止后汉的"乾祐钱",铸造"周元通宝",开创以佛铜铸钱的先例。

该事件本质是五代藩镇势力的再次复起,但郭威相对宽厚的为政风格使其区别于其他兵变政权。宋代史家评议:"周祖明知人,能任使",其奠定后周基业的作用得到后世肯定。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白醉吟青莲诗 | 下一篇:宋人建筑技艺考

韩通捍卫后周

五代十国周世宗

韩通是五代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时期的重要军事支柱。他在后周政权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军事才能和政治立场对当

葛从周后梁名将

五代十国王镕

葛从周(约858年―914年),后梁名将,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因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而被誉为“五

高行周勇冠三军

五代十国李存勖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幽州(今北京)人,以勇武善战著称,"勇冠三军"的评语源自《旧五代史》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赞誉。其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

沙陀军团的崛起与衰落

五代十国郭威

沙陀军团的崛起与衰落是中国中古时期军事史和民族融合的重要议题。沙陀人属西突厥别部,原居于今新疆东部至甘肃一带,因吐蕃扩张被迫内迁,被唐朝安置

郭威建后周朝

五代十国郭威

郭威建立后周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后汉政权终结与后周崛起。以下依据史实详细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一、背景:后汉内乱与郭威崛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