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胡风盛行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9 | 阅读:7180次历史人物 ► 长安
唐代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都市,胡风盛行是其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体现。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胡商与贸易活动
粟特商人的主导地位:来自中亚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的粟特商人组成庞大商队,掌控着丝绸之路贸易。长安西市周边形成"波斯邸"、"胡店"等专门商业区,交易香料、宝石、玻璃器等奢侈品。1955年西安出土的粟特人墓志显示,其家族在长安世代为官经商。
金融创新:胡商推动"飞钱"汇兑业务,《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这种早期汇票制度极大促进跨区域贸易。
2. 服饰与饮食胡化
女子服饰变革:开元天宝年间流行"袒领短襦+条纹裤"的胡姬装扮,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侍女均着翻领胡服。元稹诗云"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饮食革命:胡饼成为主流主食,《续世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难途中"日向中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酒肆中盛行西域葡萄酒,太宗年间引进马乳葡萄酿造技术,《册府元龟》记载高昌王朝贡"蒲桃酒"。
3. 艺术与娱乐的胡化
乐舞新风尚:太常寺十部乐中,《龟兹乐》《疏勒乐》等胡乐占七部。琵琶名手曹保(曹国人)、康昆仑(康国人)活跃于长安教坊。杨贵妃擅长胡旋舞,白居易诗称"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马球运动风行:章怀太子墓《马球图》生动记录这项波斯传入的运动。玄宗青年时代曾组"皇家马球队",1956年唐大明宫遗址出土"含光殿及球场等"石志。
4. 宗教多元格局
祆教寺院分布:据韦述《两京新记》,长安城有五处祆祠,布政坊、醴泉坊等地遗址出土过粟特文碑刻。
景教传播:781年竖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阿罗本主教635年受太宗接见,在义宁坊建波斯寺。敦煌出土景教文献《尊经》列有35部汉译经典。
摩尼教影响:回鹘汗国助唐平安史之乱后,摩尼教获合法地位,《唐会要》卷49载"大历三年敕回纥奉末尼者建大云光明寺"。
5. 社会风气与观念变迁
婚俗变化:《唐律疏议》特别规定"诸蕃人所娶汉妇女为妻妾者,不得将还蕃",反映异族通婚普遍。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将领的崛起体现社会阶层流动。
审美趣味转变:唐三彩中大量骆驼俑、胡人俑造型,昭陵六骏采用萨珊波斯风格的马饰。韩幹画马师法大宛马形象,杜甫诗赞"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此现象实质是大唐"羁縻政策"与海陆丝路畅通的结果,阿拉伯文献《中国见闻录》记载黄巢起义前长安有阿拉伯、波斯商人数万。会昌灭佛(843年)后外来宗教受挫,但胡风元素已深度融入中华文化,北宋《东京梦华录》仍见"胡店""胡饼"记载。这种文化融合为后世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