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董抟霄抗元名将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4079次
历史人物 ► 董抟霄

董抟霄是元末著名抗元将领,其事迹与历史定位存在一定争议。根据《元史》《明实录》等史料记载,其生平与军事活动可梳理如下:

董抟霄抗元名将

一、身世与元廷仕途

董抟霄(?-1362),字孟起,磁州邯鄲人。早年在元朝仕宦,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淮南行省参政,参与镇压红巾军起义。曾在濠州之战中击败郭子兴部,展现出较强军事才能。元廷授予河南行省右丞、淮南行省平章等职,其弟董昂霄亦为元军重要将领。

二、军事战略特点

1. 防御战术创新:在山东作战期间创立"联防堡垒"体系,以泰安州为枢纽建立军事据点群,形成纵深防御网络,有效迟滞红巾军推进。

2. 水陆协同作战: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黄河沿线采用封锁与陆军机动结合的战术,歼灭刘福通部数万人。

3. 后勤革新:推行"屯兵于农"政策,在驻军地区组织军屯,实现部分粮秣自给,《元史》称其"军中未尝乏食"。

三、与元廷关系演变

初期受丞相脱脱重用,至正十四年(1354年)获赐金虎符。后因元廷内部倾轧,遭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弹劾,被削夺部分兵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在益都之战中被毛贵红巾军包围,因元将王信援兵不至,最终城破。

四、历史评价争议

明代官方文献因其镇压红巾军而持否定态度,《明太祖实录》称其"助元为虐"。但清据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其在山东期间组织民防、恢复生产的举措客观上保护了地方经济。现代史学界注意到其军事改革对后来九边防御体系的借鉴意义。

五、重要战役年表

1352年 濠州围城战

1354年 徐州会战

1356年 东昌府水陆阻击战

1358年 莱州湾海防作战

1362年 益都保卫战

需要说明的是,因其效忠对象为元朝,在传统汉民族史观中长期被边缘化。近年学术研究更注重从多民族国家视角,客观分析其军事思想的历史价值。其构建的山东防御体系后经改良,被明初将领冯胜应用于辽东防务。

文章标签:董抟霄

上一篇:宋代官窑青瓷工艺特征 | 下一篇:明朝倭寇问题的根源

元代军事制度与边境防御

元朝怯薛

元代军事制度与边境防御体系在继承蒙古传统与吸收中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军事制度架构 1. 军政合一的

元大都:元朝的都城规划

元朝元朝

元大都(今北京)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67年下令营建的新都城,由汉人官员刘秉忠、阿拉伯建筑学家也黑迭儿等共同规划设计,历时20余年建成。其规划融合了汉

元朝皇帝世系及其政治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元朝元朝

元朝皇帝世系自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至北元灭亡(1388年),共传11帝,历时98年。其世系及政治改革的影响与意义如下: 一、元朝皇帝世系1. 元世祖忽必烈

倪瓒清旷隐士

元朝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他是中国文人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隐士型艺术家,

董抟霄抗元名将

元朝董抟霄

董抟霄是元末著名抗元将领,其事迹与历史定位存在一定争议。根据《元史》《明实录》等史料记载,其生平与军事活动可梳理如下:一、身世与元廷仕途董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