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杨贵妃与马嵬坡事变始末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2 | 阅读:6885次
历史人物 ► 杨贵妃

杨贵妃与马嵬坡事变是唐朝天宝末年政治动荡的关键事件,其始末涉及唐玄宗晚年统治危机、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宫廷权力斗争。以下依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梳理事件脉络并扩展相关背景:

杨贵妃与马嵬坡事变始末

一、事件背景

1. 天宝盛世下的隐患

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创开元盛世,但晚年沉溺享乐,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杨贵妃(719-756)原为寿王妃,后被玄宗纳入后宫,因其才貌受专宠,家族势力膨胀,"姊妹弟兄皆列土",促使杨国忠掌握朝政。

2. 安史之乱的爆发

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玄宗初期应对失当,叛军迅速攻陷洛阳、潼关,次年六月逼近长安,迫使玄宗仓促西逃。

二、马嵬坡事变经过

1. 军民愤怒的积累

逃亡途中,随行将士因饥饿疲劳对杨氏家族不满加剧。杨国忠曾试图征调蜀地物资未果,加剧矛盾。

2. 兵变的具体触发

756年7月15日(天宝十五载六月丙申),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禁军将领陈玄礼在太子李亨支持下,煽动士兵哗变,宣称杨国忠"谋反"。乱兵射杀杨国忠,肢解其尸,并杀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

3. 杨贵妃之死

将士围驿逼迫玄宗处死杨贵妃。高力士奉旨缢杀杨贵妃于佛堂,验尸后陈玄礼等将领方解甲谢罪。玄宗被迫继续西行,而太子李亨分兵北上灵武,随即自行即位(即肃宗)。

三、事件深层分析

1. 政治清洗的本质

兵变实为太子集团与玄宗权力的博弈。陈玄礼作为玄宗亲信却参与兵变,反映中央禁军对玄宗统治的背离。日本学者砺波护指出,此举为肃宗夺权铺路。

2. 杨贵妃的历史形象演变

早期史料如《旧唐书》直言其被"缢杀于佛室";但白居易《长恨歌》衍生出"不见玉颜空死处"的隐晦说法,宋代《杨太真外传》更添加"遗袜"等传说,反映后世对其悲剧命运的文学重构。

3. 后续影响

- 玄宗入蜀后失去实权,肃宗在郭子仪支持下重组政权。

- 马嵬坡成为唐代政治转折点,标志开元盛世彻底终结。

- 日本学界有"杨贵妃东渡"传说,但无史料佐证。

四、扩展知识

唐代禁军制度:陈玄礼统领的龙武军属北衙禁军,安史之乱后地位被神策军取代。

地理因素:马嵬坡地处关中通往汉中的要道,西汉时曾设驿站,唐代为重要军事节点。

宗教元素:杨贵妃被缢于佛堂,可能与唐代佛教盛行有关,学者荣新江认为这体现唐代宗教场所的政治功能。

这一事件集中展现盛世崩塌时权力结构的重组过程,杨贵妃的死亡既是军事哗变的结果,也是玄宗放弃政治主导权的象征。后世文学渲染与其说是历史记录,不如说是对盛唐逝去的集体悼亡。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衡谏言被诛 | 下一篇:十国社会风俗研究

唐代宫廷乐舞发展

唐朝汉族

唐代宫廷乐舞的发展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体系之完备、艺术之精湛、影响之深远,堪称历代之冠。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发展脉络与特点:

唐代婚姻门第观念

唐朝唐律疏议

唐代婚姻门第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唐代虽然标榜开放包容,但婚姻仍受门第观念的深刻影响,尤其在士族与庶民之间界

高力士脱靴戏谑录

唐朝高力士

高力士脱靴戏谑录据《新唐书·李白传》《松窗杂录》等史料记载,"高力士脱靴"是盛唐时期一则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反映了诗人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与当时的

吴道子绘送子天王

唐朝吴道子

吴道子绘《送子天王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宗教题材作品,反映了盛唐时期佛教艺术与本土审美的融合。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1. 作品背景

杨贵妃:倾城之美的政治影响

唐朝杨贵妃

杨贵妃(719—756),名玉环,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她以其绝世容貌和艺术才华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但其人生轨迹与盛唐政治兴衰紧密交

杨贵妃与盛唐风华

唐朝杨贵妃

杨贵妃与盛唐风华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人物与时代组合,代表了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文化巅峰与社会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杨贵妃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