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藩镇割据的形成
藩镇割据是中国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出现的地方势力割据现象,其形成是多种政治、军事、经济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安史之乱的直接冲击安史之乱(755—763年)是藩镇割据的导火索。为平定时间 ► 2025-06-0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藩镇
[五代十国] 马殷割据楚地
\- 马殷是五代十国时期楚国的开国君主,他通过军事扩张和政治联姻,逐步控制了湖南及周边地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割据政权。 \- 马殷在位期间,注重发展经济,鼓励农业生产,并利用湖南的地理优势,发展商业贸易,使楚时间 ► 2025-05-27 | 标签 ► 马殷 | 历史人物 ► 马殷
[清朝] 魏源海国图志启蒙
《海国图志》是清代思想家魏源在1842年编撰的一部重要著作,标志着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兴起。该书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结合大量中外文献,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时间 ► 2025-05-27 | 标签 ► 图志 | 历史人物 ► 魏源
[隋朝] 王世充割据洛阳
唐朝初年,王世充割据洛阳,成为隋末唐初的重要割据势力之一。王世充本为隋朝将领,后趁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占据洛阳,自立为郑国皇帝,与李唐政权对抗。以下是关于王世充割据洛阳的详细分析:1. 背景与崛起 王世充时间 ► 2025-05-27 | 标签 ► 王世充 | 历史人物 ► 王世充
[晋朝] 张华博物志探微
《张华博物志探微》 《博物志》是西晋学者张华所著的一部博物学著作,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动植物、医药、神话传说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虽部分内容已散佚,但现存版本仍为研究古代博物学提供了珍贵时间 ► 2025-05-25 | 标签 ► 博物志 | 历史人物 ► 张华
[晋朝] 张华博物志
标题:张华《博物志》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1. 作者与成书背景 《博物志》为西晋学者张华所著,成书于3世纪。张华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其著作融合了当时的天文、地理、医药、民俗等知识,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知识体时间 ► 2025-05-24 | 标签 ► 博物志 | 历史人物 ► 张华
[隋朝] 裴矩经略西域志
《裴矩经略西域志》是隋唐时期关于西域事务的重要文献,反映了隋朝对西域的战略布局与外交成果。裴矩(547—627年)作为隋炀帝时期的重臣,主持西域事务多年,其著作《西域图记》虽已散佚,但通过《隋书·裴矩传》等史时间 ► 2025-05-22 | 标签 ► 西域 | 历史人物 ► 裴矩
[宋朝] 南宋临安风物志
南宋临安(今杭州)作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风物风貌反映了高度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与研究整理的多维度概述: 1. 城市格局与建筑临安继承吴越国都城基础,形成"南宫北市"的独特布时间 ► 2025-05-22 | 标签 ► 风物志 | 历史人物 ► 咸淳
[唐朝] 唐代的藩镇割据问题
唐代的藩镇割据是中晚唐时期(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后至907年唐朝灭亡)的核心政治难题,其本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军事集团势力失衡的产物。这一问题深刻影响了唐帝国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与社会稳定,以下从成因、表现及影时间 ► 2025-05-21 | 标签 ► 藩镇割据问题 | 历史人物 ► 藩镇
[五代十国] 十国割据地理图志
《十国割据地理图志》主要聚焦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中国南方与北方部分区域的割据政权地理分布及特点。这一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而南方九国加上北汉合称"十国",以下是各政权的地理概况及扩展分析:1. 吴越国(907时间 ► 2025-05-21 | 标签 ► 地理图志 | 历史人物 ► 李昪
隋朝曾参
南北朝拓跋焘
晋朝谢安
三国蜀汉
汉朝桑弘羊
秦朝秦朝
春秋战国老子
西周三监之乱
夏商妇好
清朝阮元
南北朝庾信
晋朝葛洪
三国貂蝉
汉朝张骞
秦朝赵高
西周共和
夏商商朝
清朝广州十三行
明朝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