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 夏代都城斟鄩的地理考据

夏代都城斟鄩的地理考据 斟鄩作为夏代中晚期的重要都城,其地理位置的考据是先秦历史与考古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斟鄩的地望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及证据链: 1. 文献记载的指向性 - 《竹书
时间 ► 2025-07-2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夏桀

[汉朝]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坚韧与历史使命感。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详细阐述: 1. 历史背景与事件起因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获罪。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军出击
时间 ► 2025-07-2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司马迁

[明朝] 徐霞客游记地理发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历经30余年考察撰写的珍贵地理学著作,全书60余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17个省区的徒步考察成果。其地理发现对地貌学、水文地理、岩溶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时间 ► 2025-07-25 | 标签 ► 地理发 | 历史人物 ► 徐霞客

[夏商] 夏都斟鄩的地理争议

夏都斟鄩的地理争议是先秦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传世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与学术解读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1. 文献记载的模糊性《古本竹书纪年》载"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但未明
时间 ► 2025-07-22 | 标签 ► 斟鄩 | 历史人物 ► 太康

[明朝] 宋应星天工开物著

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以下是关于该书的详细史实性解析:1. 作者与成书背景 宋应星(1587—约1666),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末科学家。《天工开物》成书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其
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天工开物 | 历史人物 ► 宋应星

[三国] 西蜀的地理战略

西蜀的地理战略在中国古代军事和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核心依托四川盆地的特殊地形和资源条件,形成了一套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并对周边政权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地理屏障的军事价值1. 盆
时间 ► 2025-07-1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王建

[汉朝] 司马迁著史记千年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成书于西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以下从史学价值、编纂特点、内容体系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编纂的开创性1.
时间 ► 2025-07-1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司马迁

[清朝] 清朝经济地理分布与特点

清朝经济地理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多元化特征,其经济格局深受自然条件、历史基础、政策导向及对外关系的影响,主要特点如下: 1. 农业经济的区域分化黄淮海平原与长江中下游:作为传统农耕核心区,依托小麦、
时间 ► 2025-07-10 | 标签 ► 经济地理 | 历史人物 ► 清朝经济

[西周] 西周灭亡的地理因素

西周灭亡的地理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议题,涉及自然环境与政治军事的互动。以下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影响:1. 关中平原的生态退化 西周都城镐京所在的关中平原,早期因土壤肥沃(“天府之国”)支撑了农业经济。但西周中
时间 ► 2025-07-0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镐京

[晋朝] 葛洪抱朴子著

葛洪的《抱朴子》是东晋时期重要的道教典籍与哲学著作,分为内篇与外篇,内篇侧重神仙方术、炼丹养生,外篇探讨社会政治、儒家伦理,体现了葛洪“内道外儒”的思想体系。以下从内容、思想、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葛洪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