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
► 尊王攘夷个人资料 ► 尊王攘夷历史事件 ► 尊王攘夷历史百科
蒲城鹊居,中国春秋时期晋国人物。郤氏,号蒲城鹊居。他的事迹不详,根据《世本》记载,他是步扬之子,郤犨的弟弟,的儿子是郤至。郤犨、郤至和郤锜在晋景公、晋厉公时代号称三郤,权势极大,最终导致了郤氏的灭亡。
► 蒲城鹊居个人资料 ► 蒲城鹊居历史事件 ► 蒲城鹊居历史百科
武田义信(1538年-1567年11月19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武田家一族武将,武田信玄的嫡长子,后来被废嫡。幼名是太郎。 出生时间: 1538 年 国籍: 日本 性别: 男性 死亡时间: 1567年11月19日
► 武田义信个人资料 ► 武田义信历史事件 ► 武田义信历史百科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是《左传·僖公》与《史记·晋世家》。是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询问他如果得到君位,如何报答楚国。重耳说今后如果在战场相见,他先主动撤退
► 退避三舍个人资料 ► 退避三舍历史事件 ► 退避三舍历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