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白起攻郢烧夷陵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27 | 阅读:5567次
历史人物 ► 白起

白起攻郢并烧夷陵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白起在伐楚战争中的关键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白起攻郢烧夷陵

1. 历史背景

秦国东扩战略:秦昭襄王时期,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楚国因内政混乱(如顷襄王昏庸、贵族倾轧)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鄢郢之战序幕:白起此前已在公元前279年攻破楚国别都鄢城(今湖北宜城),通过水攻淹杀数十万军民,楚国元气大伤。

2. 攻占郢都的军事行动

郢都陷落:公元前278年,白起率军南下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迫使楚顷襄王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此战标志着楚国丧失核心统治区,秦国设立南郡强化控制。

夷陵之焚:白起为彻底摧毁楚国抵抗意志,焚烧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夷陵是楚国王室宗庙所在地,焚毁宗庙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类似后世项羽焚毁秦咸阳宫。

3. 战术与影响

心理震慑:白起通过毁灭性打击(如焚城、迁民)瓦解楚国士气,此手段在其早年伊阙之战(斩首24万)和长平之战(坑杀40万)中均有体现。

地理意义:占领郢都使秦国掌控江汉平原,切断楚国与巴蜀、江南的联系,为日后统一奠定基础。

楚国衰落:楚国此后虽复国于陈,但再未恢复强国地位,最终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将王翦所灭。

4. 史料记载辨析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记载简约,但结合《战国策》《睡虎地秦简》可知,秦军沿途损毁楚国基础设施,强制移民秦民实边。

夷陵具置存争议,一说为楚先王陵墓区,另说为战略要塞。考古发现宜昌地区有战国晚期大规模焚烧遗迹,或可佐证。

5. 延伸知识

白起的战争逻辑:作为“歼灭战”倡导者,白起以摧毁敌国有生力量为核心,与儒家“仁义之师”理念截然相反。

后世评价: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讽喻“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虽指项羽,但白起焚夷陵亦属同类行为。

现代视角:从地缘政治看,秦国控制郢都后,得以顺长江东进,对后来的统一战争具有深远影响。

---

白起此战不仅改写战国格局,更凸显冷兵器时代“毁国式”战争的残酷性。楚国作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大国,经此一役彻底退出争霸舞台。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召公奭治燕安边 | 下一篇:黑冰台暗探行动

老子道德经之谜

春秋战国老子

《道德经》作为道家核心经典,其成书与内涵存在诸多历史谜团,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几个争议焦点: 一、作者身份的史学争议1. 老子其人真实性 司马迁在《

老聃出关留道德经

春秋战国韩非

关于老子出关著《道德经》的典故,主要源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据史料考辨,可归纳以下关键信息:1. 历史背景: 老子(约前571-前471),

要离刺杀庆忌

春秋战国庆忌

要离刺杀庆忌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故事,体现了春秋时期士人"轻死重义"的价值观。 庆忌是吴王僚之子,勇武过人。阖闾(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后,登

白起攻郢烧夷陵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攻郢并烧夷陵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白起在伐楚战争中的关键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白起攻郢烧夷陵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攻郢并烧夷陵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白起在伐楚战争中的关键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鬼谷战神白起勇震天下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武庙“十哲”之一,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峻的作战风格著称,被誉为“人屠”“杀神”。其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