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晋朝
司马聃

[晋朝] 司马聃

晋穆帝司马聃(dān)(343年―361年),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344年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位期
► 司马聃个人资料 ► 司马聃历史事件 ► 司马聃历史百科

应詹

[晋朝] 应詹

应詹(《宣和书谱》误作詹思远)(274年—326年9月8日),字思远。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晋时期将领、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应璩之孙,应玚侄孙。最初为公府辟命,迁太子舍人。被赵王司马伦任为征东长史,
► 应詹个人资料 ► 应詹历史事件 ► 应詹历史百科

李充

[晋朝] 李充

李充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约生于西晋末年,卒年上限不早于公元349年,下限大约在362-365年。李充家世可追溯到汉代李通,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官至五品中书侍郎。其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注》、《学
► 李充个人资料 ► 李充历史事件 ► 李充历史百科

[晋朝] 戴渊

戴渊(269年—322年),字若思(《晋书》避唐高祖李渊讳作戴若思)。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东晋大臣、名士。年轻时受陆机推荐,在东海王司马越幕府任职,累官散骑侍郎,封秣陵侯。后渡江归附琅玡王司马睿,任镇东将
► 戴渊个人资料 ► 戴渊历史事件 ► 戴渊历史百科

[晋朝] 拓跋侩

拓跋侩(公元?年--公元209年),代国第十二任皇帝。谥号“威皇帝”,史称“威帝”或“代威帝”,公元180年—公元209年在位。
► 拓跋侩个人资料 ► 拓跋侩历史事件 ► 拓跋侩历史百科

[晋朝] 吕绍

吕绍(?—399年),略阳(今甘肃天水)人,氐族,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第二位君主。龙飞元年(396年),吕光即天王位,建立后凉政权,立吕绍为太子。龙飞四年(399年)五月,吕绍与兄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
► 吕绍个人资料 ► 吕绍历史事件 ► 吕绍历史百科

[晋朝] 嵇绍

嵇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谯国铚(今安徽淮北临涣)人。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嵇绍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历任汝
► 嵇绍个人资料 ► 嵇绍历史事件 ► 嵇绍历史百科

[晋朝] 卞敦

卞敦(?-?),字仲仁,济阴冤句人。晋朝官员。西晋末年及东晋时多出镇地区,为一州首长。苏峻之乱时因不支援讨伐军,坐看成败而被弹劾,不久就在忧愧中逝世。
► 卞敦个人资料 ► 卞敦历史事件 ► 卞敦历史百科

[晋朝] 杨盛

杨盛(364- 425年),清水氐人,是杨安的次子。396年继位,成为后仇池国的第二任君主。394年10月,堂兄杨定帮助前秦王苻崇攻打西秦,兵败身死。杨盛并没有马上治丧,而是时隔两年后继位。422年,仇池趁南朝宋武帝刘裕驾崩
► 杨盛个人资料 ► 杨盛历史事件 ► 杨盛历史百科

[晋朝] 崔豹

崔豹,字正雄,(按《辟雍碑阴》作正熊、正能者皆误),西晋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人。晋武帝时为典行王乡饮酒礼博士,并于咸宁四年(278年)所立之辟雍碑上有记载,他在晋惠帝时官至太子太傅丞。
► 崔豹个人资料 ► 崔豹历史事件 ► 崔豹历史百科

拓跋推寅

[晋朝] 拓跋推寅

拓跋推寅(公元前?年—公元13年),代国第六任皇帝。谥号“宣皇帝”,史称“宣帝”或“代宣帝”。公元前41年—公元13年在位,是一位跨越了公元前与公元后的稀有而杰出的统治者之一。
► 拓跋推寅个人资料 ► 拓跋推寅历史事件 ► 拓跋推寅历史百科

刘显

[晋朝] 刘显

刘显(?―352年),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皇帝石祗派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冉魏政权的邺城,冉魏天王冉闵暗中回到邺城后,带领全部兵马去作战,大败刘显,追击到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畏惧,
► 刘显个人资料 ► 刘显历史事件 ► 刘显历史百科

[晋朝] 佛辅

北燕昭成帝冯弘(?-438年),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主,字文通,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北燕太祖冯跋之弟,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中山公司徒录尚书事,辅政。431年,改元太兴。将自己元配夫人王氏及其所生之子、太
► 佛辅个人资料 ► 佛辅历史事件 ► 佛辅历史百科

[晋朝] 拓跋猗迤

拓跋猗迤(267年―305年),鲜卑族,文帝拓跋沙漠汗长子,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295年―305年在位。拓跋猗迤相貌英俊,身材魁梧。元康五年(295年),拓跋猗迤的叔父拓跋禄官将索头部领土分为三部,以拓跋猗迤统率中部
► 拓跋猗迤个人资料 ► 拓跋猗迤历史事件 ► 拓跋猗迤历史百科

梅赜

[晋朝] 梅赜

梅赜(zé),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献《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立为官学。但被宋以来的考据家指为伪书。
► 梅赜个人资料 ► 梅赜历史事件 ► 梅赜历史百科

  •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