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司马乂长沙王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28 | 阅读:263次
历史人物 ► 司马乂

司马乂(277年-304年),字士度,西晋宗室成员,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封长沙王。他是八王之乱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其政治军事活动对西晋王朝的衰亡产生了直接影响。

司马乂长沙王

司马乂早年受封长沙王,食邑二万户。晋惠帝时期,外戚杨骏专政,司马乂与楚王司马玮联合发动政变诛杀杨骏(291年),由此开启八王之乱的序幕。贾南风掌权后,司马乂一度被排挤出中央。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废杀贾后,司马乂因参与讨伐司马伦的军事行动,受封骠骑将军。元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举兵讨伐执政的齐王司马冏,司马乂在洛阳发动政变诛杀司马冏,取得执政权。

作为执政者,司马乂表现出较强的政治才能。史载其"事惠帝尽礼,御众严整",在政务处理上"每夜省事,达旦不寐",试图稳定因连年内战而动荡的局势。但二年(303年),司马颙与司马颖再次联合讨伐,集结二十七万大军围攻洛阳。司马乂以弱势兵力坚守城池长达数月,其间多次击退联军进攻,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终因城内粮尽,于次年正月被东海王司马越叛变擒获,移交司马颙后被烧死,年仅二十八岁。

从政治角度观察,司马乂的统治代表着宗室试图恢复中央权威的最后努力。他执政时期曾试图调和诸王矛盾,恢复朝廷制度,但囿于西晋封建制度的根本弊端,最终难逃政治绞杀。其军事才能备受后世史家称赞,《晋书》称其"以弱制强,屡摧大敌",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将其与周亚夫相提并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司马乂的败亡标志着西晋中央权威的彻底崩溃。此后诸王混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永嘉之乱和西晋灭亡。现代学者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司马乂的执政是西晋"最后一次有组织的中央权力尝试",他的失败预示了门阀士族即将登上历史舞台。考古发现显示,晋惠帝陵区出土的部分兵器与司马乂守洛阳战役有关,为研究这场关键战役提供了实物证据。

文章标签:

上一篇:群雄争霸天下分久必合 | 下一篇:南朝宋孝武帝内乱

庾亮与苏峻之乱

晋朝庾亮

庾亮与苏峻之乱是东晋初期(约公元327-329年)因权力斗争引发的一次重大叛乱事件,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尖锐矛盾。以下是基于《晋书》《资治通鉴》等史料

晋愍帝悲剧帝王录

晋朝晋愍帝

晋愍帝司马邺是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其短暂而悲惨的一生集中体现了西晋末年的乱局与皇权衰微的困境。作为晋怀帝司马炽的侄子,他在怀帝被匈奴汉国俘虏后

司马乂长沙王

晋朝司马乂

司马乂(277年-304年),字士度,西晋宗室成员,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封长沙王。他是八王之乱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其政治军事活动对西晋王朝的衰亡产生了

温峤平苏峻之乱

晋朝温峤

温峤平苏峻之乱是东晋初年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政治事件,发生于327年至329年。这场叛乱由历阳内史苏峻联合镇西将军祖约发动,矛头直指东晋朝廷的中央权威

司马乂长沙王

晋朝司马乂

司马乂(277年-304年),字士度,西晋宗室成员,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封长沙王。他是八王之乱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其政治军事活动对西晋王朝的衰亡产生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