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 三国志个人资料 ► 三国志历史事件 ► 三国志历史百科

三国》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成一书。

ISBN: 9787101052978

体裁: 纪传体

全名: 三国志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卷数: 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外文名: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成书年代: 280年-290年(西晋时期)

撰者: 陈寿

页数: 867

上一位:宋武帝 | 下一位:师旷

钟会:乱世谋士的智慧与抉择

南北朝三国志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要谋士与将领。作为太傅钟繇幼子,他自幼聪慧过人,精通玄学、兵法,与王弼并称“钟王”,是正始玄学的代表

孟德移驾幸许昌

三国三国志

“孟德移驾幸许昌”这一表述源自《三国演义》小说化的艺术加工,真实历史中对应的是曹操(字孟德)于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迁都许县(后改称许昌)

《三国志》与正史差异

三国三国志

《三国志》与正史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者立场与史料选择 陈寿所著《三国志》以西晋为正统,因此在叙述魏、蜀、吴三国历史时存在倾向性。

东吴海上交通与对外交流

三国三国志

东吴时期(229—280年)的海上交通与对外交流在中国古代外交史和海洋贸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活动范围远超长江流域,延伸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更远地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