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徐温掌吴政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9 | 阅读:6655次
历史人物 ► 朱温

徐温掌吴政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权力转移的关键事件。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原为杨行密部将,后逐步掌控吴国军政大权,成为实际统治者。以下是其主要史实及影响:

徐温掌吴政

1. 军事崛起与权力基础

徐温早年追随杨行密征战,因战功升任右衙指挥使。杨行密去世(905年)后,其子杨渥继位,徐温与张颢共同辅政。908年,徐温联合张颢发动政变弑杀杨渥,改立杨隆演(杨行密次子)为吴王。不久后徐温又除掉张颢,独揽大权。

2. 政治改革与集权

徐温推行“以文治国”,重用严可求、骆知祥等文士,改革吏治,整顿财政。他设立“牙军”制度强化中央军权,削弱地方将领势力,为后来徐氏代吴奠定基础。

3. 架空杨氏与徐氏专权

919年,徐温迫使杨隆演称吴国王,建立正式政权架构,但仍保持杨氏傀儡地位。927年徐温临终前,其养子徐知诰(即李昪)已掌控大部分权力,最终于937年篡吴建立南唐。

4. 经济与外交策略

徐温在位期间重视水利建设,疏浚运河,发展江淮经济;对外采取睦邻政策,与吴越、后唐保持相对和平,为南方经济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5. 历史评价

徐温被视为五代权臣的典型代表,其统治巩固了杨吴政权,但亦开启藩镇将领篡权先例。司马光资治通鉴》评其“虽窃吴柄,犹能息兵养民”,肯定其对江淮稳定的贡献。

补充知识: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李昪)篡吴后,为彰显正统性,谎称自己是唐宪宗后裔,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成为十国中最强盛的政权之一。徐温的权力过渡模式(养子继承)在五代较为常见,如后梁朱温、前蜀王建等均采用类似手段。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胡风文化盛行 | 下一篇:宋朝末期的地方割据与政权更迭

五代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创新

五代十国石敬瑭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发、军事变革显著的阶段,其军事战略与战术创新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军事战略的创新1. 藩镇割据下的区域防御

十国联盟与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五代十国

十国联盟(Group of Ten, G10)是1962年成立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最初由十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比利时、荷兰、

柴荣传:五代帝王之路

五代十国柴荣

柴荣传:五代帝王之路 一、早年生平与崛起 柴荣(921年-959年),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959年在位),史称周世宗。

徐温掌吴政

五代十国朱温

徐温掌吴政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权力转移的关键事件。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原为杨行密部将,后逐步掌控吴国军政

徐温掌吴政

五代十国朱温

徐温掌吴政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权力转移的关键事件。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原为杨行密部将,后逐步掌控吴国军政

五代科技研究兴盛

五代十国朱温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虽然政权更迭频繁、战乱较多,但科技发展并未停滞,反而在某些领域呈现出独特的创新与延续性。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