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

► 师旷个人资料 ► 师旷历史事件 ► 师旷历史百科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地区)的宫廷乐师,名旷字子野,历事悼公(公元前572年-前558年在位)、平公(公元前557年-前532年在位)两代,曾在公元前534年卫灵公访问晋国时演奏琴曲“清黴”和“清角”,并指出卫国(地区)乐师涓所弹的琴曲“清商”是商纣王的“靡靡之乐”,属于“亡国之音”(见《韩非子·十过》)。

师旷虽目盲,但精于审音调律,汉以前的文献中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盐铁论·刺复》说:“师旷之谐五音也,正其六律而宫商调”。《吕氏春秋·长见》记载:晋平公铸了大钟,乐工们都说钟音“调”(符合音律要求),只有师旷说“不调,后来师涓听了果然也说不调。这事既反映了师旷精于审音,也说明他正直不虚。

《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当楚国派兵要打晋国时,远处在晋国的师旷却能从吹响律管,听律声而知“楚必无功”。可见师旷精于审音...

中文全名: 师旷

国家: 中国

性别: 男性

朝代: 春秋时期

生卒年: 不详

身份: 音乐理论家

上一位:三国志 | 下一位:商朝

师旷辨音谏晋君

春秋战国师旷

师旷辨音谏晋君的故事记载于《左传·昭公元年》,反映春秋时期音乐与政治的深层次关联。作为晋国乐师,师旷不仅是音乐大师,更是以音律参透政治的先驱性

师旷辨音谏晋平公

春秋战国师旷

师旷辨音谏晋平公的故事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劝谏典故,展现了春秋时期乐师的政治参与与礼乐教化功能。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