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唐朝
李世民

[唐朝]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
► 李世民个人资料 ► 李世民历史事件 ► 李世民历史百科

毕构

[唐朝] 毕构

毕构(650—716)唐代大臣。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原籍东平(今属山东)。少举进士。神龙初迁中书舍人。睿宗时任吏部尚书、广州都督。景云时历任陕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按察使,所任均有治绩,曾受睿宗玺
► 毕构个人资料 ► 毕构历史事件 ► 毕构历史百科

永穆公主

[唐朝] 永穆公主

永穆公主,唐玄宗长女,母柳婕妤,同母弟延王玢。公主仁爱孝顺,端正美好,特为玄宗所钟爱。开元十年(723),下嫁王繇。天宝七载(749),公主出家。
► 永穆公主个人资料 ► 永穆公主历史事件 ► 永穆公主历史百科

[唐朝] 宿预县

宿预县,又作宿豫县,中国古县名,辖境在今江苏省宿迁市境。东晋时建宿预县。县城遗址在今宿迁市宿城区郑楼镇古城山南麓。2005年6月,公布为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北魏时,又作宿豫县,为宿豫郡治所。当时,南北双方对
► 宿预县个人资料 ► 宿预县历史事件 ► 宿预县历史百科

[唐朝] 妫州

妫州,唐朝时设置的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北燕州置,属河北道,治所在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保岱镇。长安二年(702年)移治清夷军城,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怀来
► 妫州个人资料 ► 妫州历史事件 ► 妫州历史百科

李绅

[唐朝]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
► 李绅个人资料 ► 李绅历史事件 ► 李绅历史百科

[唐朝] 玉泉惠真

玉泉惠真禅师(637年-751年),唐代僧人,为天台宗门下,弘景律师之徒。经常称被为南泉真,或兰若和尚等。唐中宗谥其为大惠禅师。 出生时间: 637 年 死亡时间: 751 年
► 玉泉惠真个人资料 ► 玉泉惠真历史事件 ► 玉泉惠真历史百科

[唐朝] 夏侯孜

夏侯孜(8世纪-9世纪),字好学,爵封谯郡开国公,唐朝官员。在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拜宰相。 性别: 男性
► 夏侯孜个人资料 ► 夏侯孜历史事件 ► 夏侯孜历史百科

[唐朝] 李智云

李智云(605年-617年),原名稚诠,中国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第五子,被隋将阴世师所捕杀,唐代追封为楚哀王。 出生时间: 604 年 性别: 男性 死亡时间: 617 年
► 李智云个人资料 ► 李智云历史事件 ► 李智云历史百科

[唐朝] 赵光逢

赵光逢(9世纪?-928年1月20日),字延吉。京兆府奉天县(今陕西省乾县)人,唐朝末年和后梁时官员。右仆射赵隐之长子。曾祖父赵植,官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官兴元府推官。赵光逢与其弟赵光裔皆有文名。赵光逢自幼
► 赵光逢个人资料 ► 赵光逢历史事件 ► 赵光逢历史百科

[唐朝] 李多祚

李多祚(654年-707年8月7日),七世纪末期中国唐朝(武周)的靺鞨族将领,被封为上柱国、辽阳郡王,人称辽阳王,三韩贵种(旧唐书)。707年参与重俊之变,败死,年五十四。 出生时间: 654 年 性别: 男性 死亡时间: 707年08月
► 李多祚个人资料 ► 李多祚历史事件 ► 李多祚历史百科

[唐朝] 李阳冰

李阳冰,字少温,谯郡(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境)人。祖籍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与之认亲认做族叔。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初任缙云县县令。宝应元年(762年),为当涂县县令,李白往依
► 李阳冰个人资料 ► 李阳冰历史事件 ► 李阳冰历史百科

贺兰敏月

[唐朝] 贺兰敏月

魏国夫人贺兰氏(?-666年9月),名不详(一说敏月实乃杜撰)。父贺兰越石,母韩国夫人武顺,兄贺兰敏之。贺兰氏是武则天外甥女,唐高宗李治的情人。唐高宗朝,其母韩国夫人可以自由的出入宫廷,而女儿也是姿色艳美
► 贺兰敏月个人资料 ► 贺兰敏月历史事件 ► 贺兰敏月历史百科

[唐朝] 襄城公主

襄城公主(7世纪?-651年),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长女,下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萧瑀的儿子萧锐。公主个性孝顺友爱,行为符合礼法,太宗屡次下诏给其他公主要以长姐襄城公主为榜样。依例,公主嫁后不能住在夫家,而
► 襄城公主个人资料 ► 襄城公主历史事件 ► 襄城公主历史百科

[唐朝]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
► 贞观之治个人资料 ► 贞观之治历史事件 ► 贞观之治历史百科

  • <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