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画功之才
朝代:隋朝 | 时间:2024-04-08 | 阅读:9831次历史人物 ► 包拯
包拯,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以清正廉洁、执法严明、诚实守信、奉公守法而著称。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宰相,他的一生事迹可以说是一部传世经典。包拯一生行为规范、忠诚国家、勤政廉洁、始终如一,被誉为“固法如山,詞正理直”,是中国古代的模范官吏之一。在他的主持下,海纳百川,大治九州,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为后世官吏典范。
包拯出身于河南省长葛县(今属于河南省安阳市)。他在进入政界之前曾拜访程琳,深得程琳师授,造诣颇高。北宋大观四年(1100年),包拯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历任秘书郎、国子博士、知制诰等职。包拯干练果断,每任职任职都尽职尽责,深得上级赏识。北宋政治腐朽,贪污恣肆,朝政混乱,但包拯秉持正气,不畏权贵,励精图治,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敢于直言,勇于执法,任职吏部尚书时,大兴诚信公正之风。废奸除恶,将一些不拘一格地严惩,其铁面无私的执法原则,使得官民敬畏,小人退避,恶势力消弭,风气得以清朗。
包拯公正执法,严格遵守法律。他提倡“铁案如山,恩威并施”,坚持法不阿贵,体现了“刀俎人也”,“公门得利,而门庭铁钉之言”之为性。公开审理案件,坚持公平处事,用事实说话,对官员和百姓都是一视同仁。包拯以法治国,几乎不动私慈,为政以清明、忠诚、正直、廉洁为宗旨,以权为责,用刑为法,以法为准。为臣矢志至死。
包拯当官三十年,无一次的差池,他深受皇帝的信任和赏识,曾三次担任吏部尚书,后被册封为宰相。在当政期间,他励精图治,勤政廉洁,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和纲领,整顿了官员队伍,使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包拯被誉为北宋政治的一大标杆。
包拯病笃时,宋徽宗向他送去了一部题为《温故知新》的诗。包拯看后非常感动,为他立下头功的画功,在上面写了一首诗:“一髮有秋勝木綿,蕭蕭風起角弓弦。葬生唯有三山石,舊跡空留萬古仙。”言辞深厚,表达了包拯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气质。包拯在奉命辞官后,居住在南京的东南山,为了表达对徽宗的衷情,绘制了一幅大幅的书画《茯神画像》,展现了包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才情。
包拯是一位重视礼法的官员,他对待下属以宽容仁爱、公正无私,深得下属的敬爱。在他的领导下,一些有违法之风的官员,都能够得到挽救,反响十分正面。包拯的治国理念始终如一,他对待民众、对待国家、对待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受到民众和后人的景仰与怀念。包拯是一位谦逊稳重、充满智慧与情怀的政治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世名臣。
包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他以超凡的才华和非凡的勇气,为当时的政治与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包拯一生清正廉洁、执法严明、诚实守信、奉公守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模范官吏之一,其事功之丰确是那样的令人景仰,值得后人永久怀念。
文章标签:画
上一篇:陈思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皇子 | 下一篇:秦州董仲舒起义,唐朝军队奋力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