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虎骑之变
朝代:三国 | 时间:2024-05-24 | 阅读:9502次历史人物 ► 赵构
八之变是发生在北宋末年的一场重要政治事件,对整个北宋王朝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希望能为您提供详细的介绍:
八之变发生于公元1125年,主要参与者是八位皇帝的亲信家臣,即庆历四年党拥立的高宗赵构、宰相尚书令吕公著、枢密使李纲、御史大夫范仲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抃、给事中张永,以及后来被诛的枢密使李纲的高足李纡和张班。这些人联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最终推翻了神宗时期的吕太后政权,确立了高宗赵构独立执政的局面。
这场政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100年代初神宗时期。当时,宰相吕祖谦垄断朝政,而太后则严格控制皇帝的人事任命权,两相矛盾日益加剧。1125年3月,吕祖谦病逝,他的子侄们迅速倒戈投向太后。此时,太后还任命了李纲为新任枢密使。然而,李纲并非完全听命太后,反而与吕家势力对抗。李纲等人利用皇帝对太后怨恨的情绪,开始酝酿政变。
在一系列暗中准备后,1125年5月15日,八大举进入宫廷,将太后软禁,并枭首了其亲信张班。在这时,高宗赵构及时站出来表态支持这场政变,于是政变顺利得逞。太后被软禁于长安宫,神宗也被迫退位,由高宗继位。此后,八开始分享朝政大权,成为北宋末期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
八政变虽然推翻了吕太后的专权局面,但也标志着北宋政治的进一步分裂。他们虽然联合推动了这场政变,但事后开始为争夺更多利益权力而互相倾轧。范仲淹和赵抃等人主张依法治国,而李纲等人则倾向于专制。双方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1127年的靖康之难,北宋遭遇了灭顶之灾。
总的来说,八之变虽然推翻了吕太后的统治,但也埋下了北宋王朝覆亡的根源。它标志着北宋政治的进一步分裂,并最终导致了北方王朝的覆灭。这场政变给北宋王朝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