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长平之战:晋军大获全胜

朝代:晋朝 | 时间:2024-04-22 | 阅读:605次
历史人物 ► 司马迁

公元前260年,晋国秦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被后人称之为“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而又关键的战役,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深远。

长平之战:晋军大获全胜

长平之战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晋国派遣了近十万士兵,而秦国也调集了六七万人。两军在长平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斗,虽然始终胜负难以定夺,但晋军在晋国君主司马迁的妙算和尚父晋国范雎的策略帮助下,最终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长平之战是一场有关智慧和技巧的战役。晋国君主司马迁事先派人在秦军阵地周围散发谣言,“我军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援助,随时可以打响这场胜利之战”,鼓动秦军去攻打晋军。秦军果然中计,向晋军发起了进攻,晋军在司马迁的指挥下采取了“离弃阵”的战术,使秦军无从下手,整个秦军阵地被晋军攻破。长平之战中晋军的表现令人惊讶,不仅获得了战场的胜利,还迫使秦军在数年内不能够发动战争。

长平之战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周朝后期的一个著名诸侯国,晋国在此前取得了多次对其他诸侯国的胜利,但仍然未能改变自己在中央和周边地位的卑微。然而,长平之战的胜利让晋国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崭露头角的诸侯国之一。而对于战败的秦国来说,长平之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场战争不仅削弱了秦国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力,而且让秦国意识到了军事上的弱点,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不仅因为这场战役的规模和影响力,还因为它体现了智慧、勇气、战略耐心等方面的品质,让后人又一次认识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文章标签:

上一篇:马超:冠军将军,天水麒麟儿 | 下一篇:八王之乱开启南北朝大势

晋怀帝司马炽

晋朝晋怀帝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第三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以下是关于其生平和历史地位的详细分析: 一、即

晋恭帝司马德文

晋朝司马德文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末代皇帝,为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陈归女。他是东晋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其统治时期标志着东晋的终结和刘宋

谢安镇定退敌

晋朝谢安

谢安镇定退敌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经典案例,主要涉及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

书法家王羲之

晋朝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一说321—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其官至右军将军,世

司马迁著史记传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历史价值、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

司马迁著史记成书

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史记》成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创作历程、史学价值及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阐释: 一、成书背景与动机1. 家学渊源与个人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