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基编《北堂书钞》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21 | 阅读:485次历史人物 ► 北堂书钞
虞世基是隋朝著名学者,与虞世南为兄弟,两人并称“会稽二虞”。《北堂书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类书,由虞世基在隋炀帝时期主持编纂,成书于大业年间(605—618年),与《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并称唐代四大类书。以下是关于该书及虞世基的详细内容:
1. 编纂背景与目的
隋炀帝杨广崇尚文治,命虞世基等人编纂类书以整理前代文献。《北堂书钞》因编于秘书省北堂而得名,主要供皇室和官僚参考,兼具文献保存与实用功能。该书以摘录古籍语句为主,分类编排,内容涵盖政治、礼仪、天文、地理等,体现了隋朝对文化整合的重视。
2. 内容与体例
- 分类体系:全书分19部(如帝王、后妃、政术、刑法等),每部下设子目,共852类,部分版本残卷存160卷。
- 文献来源:摘录秦汉至南北朝重要典籍,如《诗经》《尚书》《汉书》等,不少佚书内容赖此书保存。
- 编排特点:每条摘录后常附简注或按语,注明出处或解释文义,具有较高校勘价值。
3. 虞世基的角色与争议
虞世基时任内史侍郎,深得隋炀帝信任,但史载其后期因逢迎谄媚被诟病。《隋书》批评他“鬻官卖狱,贿赂公行”,但未否认其学术贡献。其弟虞世南在唐初以直言敢谏闻名,二人政治态度迥异。
4. 文献价值与影响
- 辑佚功能:保存了《晋中兴书》《三辅决录》等亡佚古籍片段,清代辑佚家严可均、王谟等均从中取材。
- 校勘意义:所引文本多为唐前古本,可校正后世传本讹误。如《后汉书》部分异文可通过该书考证。
- 类书范式:开创“事文并举”体例,对《艺文类聚》等后世类书编纂影响深远。
5. 版本流传与整理
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陈禹谟校刻本,但清人发现其篡改严重。孔广陶校注重刊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较接近原貌,今人整理本多以此为底本。敦煌遗书中亦发现唐写本残卷,可窥原本形态。
6. 扩展知识
- 虞世基另参与编修《区宇图志》《东都图记》等地理著作,反映隋朝对舆图的重视。
- 《北堂书钞》与同时期杜台卿《玉烛宝典》、萧吉《五行大义》共同展现隋代知识分类的精细化趋势。
- 类书在唐代科举中成为士子应试的参考工具,间接推动了知识传播。
虞世基虽政治评价复杂,但《北堂书钞》作为现存最早类书之一,对中古文献学、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文章标签: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