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李白醉写清平调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9 | 阅读:3024次
历史人物 ► 李白

李白醉写清平调”是唐代诗坛著名的典故,记载于《松窗杂录》等史料。这一事件发生在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左右,当时李白供奉翰林,为宫廷撰写诗文。以下依据史料和相关研究展开说明:

李白醉写清平调

1. 事件背景

唐玄宗与杨贵妃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乐师李龟年率梨园弟子准备演奏旧曲。玄宗认为“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人召李白进宫赋新词。此时李白已在长安酒肆醉饮,被宦官搀扶入宫时仍醉态朦胧。

2. 创作过程

李白借酒挥毫,一气呵成《清平调》三首。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等句,既写牡丹之盛,又暗喻杨贵妃之美。传说玄宗亲自为之伴奏,杨贵妃执七宝杯酌酒。

3. 史料辨析

《旧唐书·李白传》仅简略提及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未直接记载此事。《松窗杂录》作为唐末文人笔记,细节可能存在艺术加工,但学界普遍认为核心事件可信,因李白嗜酒、玄宗好乐、贵妃爱牡丹均符合史实。

4. 诗歌艺术价值

《清平调》三首融合宫廷诗的富丽与乐府民歌的清新,体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学主张。诗中多用譬喻(如以赵飞燕比杨妃)、通感手法(“春风拂槛露华浓”),成为唐代应制诗的巅峰之作。

5. 政治隐喻争议

后世有学者指出,“借问汉宫谁得似”可能暗含对杨贵妃得宠的讽喻,但更多研究者认为此说牵强。天宝初年玄宗尚未昏聩,李白亦处于政治抱负高涨期,诗作主旨仍是颂圣而非讽谏。

6. 后续影响

高力士因“脱靴之辱”进谗言,称诗中“可怜飞燕倚新妆”讽刺贵妃,成为李白被“赐金放还”的之一。此说最早见于晚唐《本事诗》,但新旧唐书均未采信,可能系后人附会。

补充知识:唐代翰林供奉并非正式官职,而是一种临时差遣,主要职责包括起草诏敕、撰写诗文。李白此期作品还包括《宫中行乐词》等,但随性作风与宫廷礼仪的冲突,最终导致其离开长安。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卫玄守卫长安城 | 下一篇:药元福勇冠三军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与生平传奇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高远著称。他的生平与创作紧密交织,反映了一位隐逸诗人的精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人生轨迹

唐朝唐朝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中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有“

大唐音乐舞蹈盛行

唐朝杨贵妃

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的黄金时期,其繁盛程度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密切的背景下达到空前高度。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唐代音乐舞蹈的兴盛

文成公主入吐蕃

唐朝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唐朝与吐蕃政治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对汉藏文化交流、边疆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历史背景: 吐蕃赞

李白月下独酌

唐朝李白

《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花间一壶酒”最为著名。此诗创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反映了

李白流放夜郎国

唐朝李白

李白流放夜郎国是唐代文学史和政治史上一个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其背景、过程和影响牵涉到盛唐的政治斗争、文人命运以及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史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