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卢植平叛名儒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30 | 阅读:5065次
历史人物 ► 卢植

卢植(139—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期著名经学家、将领,师从大儒马融,与郑玄、管宁等同门。他以文武双全著称,既是汉末儒学代表人物,也是平定地方叛乱的重要军事统帅,其平叛事迹和儒学贡献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中有明确记载。

卢植平叛名儒

一、卢植的儒学背景与仕途

1. 师承名儒:卢植早年拜马融为师,精通今古文经学,尤擅《尚书》《礼记》。马融授课时,卢植因不慕其奢华作风而备受同门敬重,展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2. 学术成就:曾校订五经,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虽多亡佚,但其学说对郑玄等后世经学家影响深远。东汉末年的“熹平石经”刻制工程中,卢植曾参与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工作。

二、平叛军事活动

1. 九江蛮族叛乱(178年)

- 卢植被任命为九江太守,率军平定当地蛮族叛乱。他采取“剿抚并用”策略,迅速稳定局势,未滥用武力,体现了儒将风范。

- 此役后,因功迁任议郎,转入中央参与《东观汉记》编纂,兼授皇族子弟经学。

2. 黄巾之乱(184年)

- 卢植以北中郎将身份统率北军五校士,与皇甫嵩朱儁分兵镇压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 他连战连捷,包围张角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但因拒绝宦官索贿遭诬陷,被灵帝下狱罢职。后经皇甫嵩力证其功,得以免死贬为庶民。

3. 晚年谏诤与董卓之乱

- 189年灵帝崩,卢植反对宦官诛杀何进,后董卓专权时又当面斥其废立之谋,险遭杀害,避祸隐退后病逝。其学生公孙瓒刘备均受其影响。

三、历史评价与影响

儒将典范裴松之注《三国志》称其“文武备周,海内名士”。曹操曾评价:“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

家族传承:范阳卢氏成为北朝隋唐著名士族,唐代卢植配享孔庙,位列“先儒”之列。

政治局限:其清廉刚直导致仕途坎坷,折射出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与士人抗争的尖锐矛盾。

卢植的事迹体现了汉末儒者“通经致用”的理想,其军事才能与学术造诣的融合,在中国古代“出将入相”传统中具有典型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音乐制度 | 下一篇:荀彧献策定兖州

霍去病北伐匈奴

汉朝霍去病

霍去病北伐匈奴是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的重要军事行动,其战果和战略影响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是基于《史记》《汉书》等史料的详

邓绥太后临朝政

汉朝邓绥

邓绥太后临朝政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女性摄政案例,展现了当时皇室女性在政治中的影响力。以下是关于邓绥太后摄政的详细分析: 一、邓绥的政治背景与上

黄巾军起义动乱

汉朝孙坚

黄巾军起义是中国东汉末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宗教性农民起义,对东汉王朝的灭亡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产生了

汉哀帝宠幸董贤

汉朝董贤

汉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前7年-前1年)因宠幸宠臣董贤而备受后世诟病。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西汉晚期政治腐败的加剧,

卢植平叛名儒

汉朝卢植

卢植(139—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期著名经学家、将领,师从大儒马融,与郑玄、管宁等同门。他以文武双全著称,既是汉末儒

卢植的清廉节操与正直

汉朝卢植

卢植的清廉节操与正直卢植(公元155年-230年),字伯仁,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称为"节操第一人"。他以清廉、正直的品格和高尚的政治操守著称于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