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春秋战国名将,传奇人物。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8-09 | 阅读:6927次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领,主要活跃于燕昭王时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传奇经历成为春秋战国史上的重要人物。以下是关于乐毅的详细史实与分析: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乐毅生卒年不详,先祖为魏国名将乐羊(曾率军攻灭中山国),家族为魏国贵族。因魏国内乱,乐毅投奔赵国,后因赵国发生"沙丘之乱"(赵武灵王饿死事件),遂转投燕国。燕昭王广招贤士,乐毅受重用,被拜为亚卿,参与燕国改革。
二、伐齐之战(前284年)
1. 战略背景:
齐湣王吞并宋国后引发列国不满,燕昭王为报齐国破燕之仇(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攻破燕都),联合秦、赵、韩、魏组成五国联军伐齐。
2. 军事指挥:
乐毅被推举为联军统帅,率军于济西之战大破齐军主力,而后独率燕军长驱直入,半年内攻占齐国70余城,仅剩莒和即墨二城未克。
3. 治理政策:
在占领区推行怀柔政策,减免赋税、废除暴政,尊重齐地文化,意图瓦解齐国抵抗意志。
三、战略争议与失败
1. 久攻不下的原因:
对即墨、莒城采取围困而非强攻,后世有观点认为这是避免燕军伤亡过大的策略,但也给齐人喘息之机。
2. 燕昭王去世的影响:
前279年燕昭王死,继位的燕惠王中齐国,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恐被诛杀,逃亡赵国,被封为望诸君。
3. 田单复国:
骑劫改变乐毅政策导致齐人反抗,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国复国。
四、晚年与历史评价
1. 晚年活动:
乐毅在赵国受到优待,但仍与燕国保持书信往来。燕惠王悔悟后试图召回乐毅,乐毅作《报燕惠王书》以明心志,最终终老于赵。
2. 军事思想:
强调"仁义之师"理念,注重民心向背,《汉书·艺文志》记载其有《乐毅》兵法七篇(已佚)。
3. 历史地位:
司马迁评价:"率弱燕之众以破强齐,雪先君之耻,其功足以垂于后世。"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
五、扩展知识
1. 家族传承:
乐毅子孙中著名者有赵国大将乐乘(曾参与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汉初名将乐叔(封昌平君)亦为其后裔。
2. 考古发现: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郾王职戈"(燕昭王兵器)证实了乐毅伐齐时期燕国军工的发达。
3. 地理遗存:
山东聊城有乐毅屯兵处"乐营铺",即墨现存"乐毅垒"遗址(围城工事遗迹)。
乐毅的军事成就体现了战国时期"士无定主"的时代特征,其联合纵横的战略思维与怀柔安民的治理方式,对后世军事外交思想影响深远。他在燕齐战争中的表现,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