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赵高李斯篡遗诏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4 | 阅读:4070次
历史人物 ► 赵高

关于赵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历史事件,主要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的记载。这一事件是秦朝灭亡的关键转折点,需结合多方史料和现代研究辩证分析。

赵高李斯篡遗诏

核心史实与背景:

1. 沙丘之变始末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宫。按《史记》记载,临终前曾命赵高拟诏书召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葬,但未及发出。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扣留诏书,密谋改立胡亥,并伪造遗诏逼死扶苏与大将蒙恬

2. 赵高的权谋操作

赵高作为胡亥老师兼中车府令,利用职务之便控制诏书传递。他先后以"长子即位恐危及李斯相位""扶苏重用蒙氏将削弱君权"等说辞动摇李斯,最终促成合作。现代学者指出,赵高可能还利用其掌管的符玺权限篡改印信。

3. 李斯的矛盾心态

李斯作为法家代表人物,本应维护制度,但司马迁记载其因"惧祸及身"而妥协。近年出土的北大藏汉简《赵正书》提供了另一视角,提及大臣共议立嗣可能性,但学界普遍认为其可靠性不及《史记》。

4. 历史影响链

篡诏直接导致秦二世暴政:胡亥即位后诛杀兄弟姐妹二十余人,赵高指鹿为马清除异己,李斯最终亦被腰斩。这加速了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引发六国复辟势力反扑。

学术争议点:

部分学者质疑遗诏真实性,认为扶苏当时遠在边疆,秦始皇可能本就属意胡亥。

湖南里耶秦简显示,秦末行政系统仍高效运转,或说明亡国主因非单纯继位问题,而是制度僵化与统治失当的共同作用。

赵高身份存在匈奴说、宗室说等不同观点,其行为动机仍有探讨空间。

考古佐证:

2002年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记载了"丞相臣斯昧死言"等行政文书,印证了李斯在二世时期的实际权力运作,但未直接涉及篡位事件。

文章标签:遗诏

上一篇:豫让刺赵报主恩 | 下一篇:七国之乱席卷诸侯

扶苏含冤自尽

秦朝扶苏

扶苏含冤自尽是中国秦朝历史上一场极具悲剧色彩的政治事件,其背景与秦朝严苛的统治、权力斗争及历史书写复杂性密切相关。该事件不仅反映出秦帝国统治

赵高李斯篡遗诏

秦朝赵高

关于赵高与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历史事件,主要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的记载。这一事件是秦朝灭亡的关键转折点,需结合多方史料和现代研究

鸿门宴暗藏杀机

秦朝项庄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博弈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关键转折点。根据《史记·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的记载,这场宴会表面是项羽

秦末农民起义潮

秦朝阿房宫

秦末农民起义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标志着秦王朝暴政统治的崩溃。起义核心由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引爆,迅速蔓延

赵高李斯篡遗诏

秦朝赵高

关于赵高与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的历史事件,主要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的记载。这一事件是秦朝灭亡的关键转折点,需结合多方史料和现代研究

赵高擅权乱政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期权臣,以阴谋诡计和残酷手段著称,其擅权乱政直接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具体分析:1. 沙丘之谋与篡改遗诏 公元前210年,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