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南坡之变英宗殁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14 | 阅读:1853次
历史人物 ► 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元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导致元英宗硕德八剌遇弑身亡。这一事件反映了元朝中期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和政局的动荡,对元朝后期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坡之变英宗殁

事件背景

1. 英宗改革引发的矛盾:元英宗继位后,在宰相拜住的辅佐下推行新政,包括裁汰冗官、抑制权贵特权、整顿财政等,触及了蒙古保守贵族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尤其是铁木迭儿余党的不满。

2. 权力斗争激化:铁木迭儿虽已去世,但其党羽御史大夫铁失等人仍掌握军权,与英宗的改革派形成对立。铁失暗中联合晋王也孙铁木儿(后来的泰定帝),策划政变。

事件经过

时间与地点:1323年八月,英宗与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南返大都,行至南坡店(今河北沽源南)驻跸。

政变爆发:铁失率亲信阿速卫军深夜突袭行帐,英宗与拜住同时遇害,史称"南坡之变"。铁失等人随即控制中枢,拥立晋王也孙铁木儿即位(泰定帝)。

后续影响

1. 政治倒退:泰定帝即位后废除英宗改革措施,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元朝吏治腐败加剧。

2. 黄金家族分裂:事件暴露了拖雷系内部矛盾(英宗属拖雷系,泰定帝属甘麻剌系),削弱了中央权威。

3. 法制溃坏:弑君者铁失等人最初被泰定帝封赏,后虽被处死,但开恶劣先例,导致后来权臣弑君现象频发(如燕铁木儿、伯颜等)。

4. 元末乱局伏笔:南坡之变后40年元亡,史家视为"元政陵夷之始"(《元史·英宗纪》)。

延伸知识

阿速卫军:隶属枢密院的精锐禁军,本应护卫皇帝,却被铁失利用,反映元朝禁军管理的漏洞。

地理因素:南坡位于滦河上游,是銮驾往返两都的必经之地,叛军选择在此动手,利用了长途跋涉后的松懈。

文化冲突:英宗推行汉化政策(如恢复科举)激化与蒙古守旧派矛盾,成为政变深层原因。

这一事件标志着元朝"至治新政"的终结,此后元廷再未出现彻底改革,最终走向衰亡。

文章标签:

上一篇:米芾书画怪才传 | 下一篇:徐霞客游历天下

赛典赤·赡思丁治滇

元朝元朝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是元代著名的回族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被任命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1274—1279年在任),对云南

南坡之变英宗殁

元朝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是元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导致元英宗硕德八剌遇弑身亡。这一事件反映了元朝中期统治集团内部激烈

元朝开凿京杭大运河

元朝元朝

元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工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其历史背景和实际贡献需结合史实客观分析。以下是关于元朝与大运河关系的详细说明:1. 元代

元朝镇压江西民变

元朝元朝

元朝对江西民变的镇压是元末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元廷对南方统治的脆弱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民变背景1. 经济压迫 元朝在江西

南坡之变英宗殁

元朝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是元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导致元英宗硕德八剌遇弑身亡。这一事件反映了元朝中期统治集团内部激烈

阿难答争夺帝位

元朝南坡之变

阿难答(Ananda,约1265—1307)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作为蒙古帝国黄金家族成员曾参与元成宗铁穆耳去世后的帝位争夺。这一事件发生在13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