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白起战神事迹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9046次
历史人物 ► 白起

白起(?—前257年),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因战功封武安君。其军事生涯堪称战国军事史的巅峰,以歼灭战思想和冷酷战术闻名,以下为主要事迹及相关延伸:

白起战神事迹

1. 伊阙之战(前293年)

白起率秦军对阵韩魏联军24万。他利用联军主帅公孙喜(魏将)与暴鸢(韩将)互相猜忌的弱点,集中兵力先击溃韩军,再围歼魏军,斩首24万,俘魏将公孙喜。此战是战国首次大规模歼灭战,彻底扫除秦国东出函谷关的障碍,韩国精锐丧尽,魏国被迫割让河东四百余里。

2. 鄢郢之战(前279—前278年)

白起采取“水攻”奇策,在鄢城(今湖北宜城)西筑渠引沔水灌城,淹死楚军民数十万,后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焚烧夷陵(楚王室陵墓),迫使楚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此战使楚国丧失江汉核心区,国力一蹶不振。司马迁评:“楚王亡走,东徙于陈,遂削弱为诸侯。”

3. 华阳之战(前274年)

赵魏联军攻韩华阳,白起率军长途奔袭八日而至,斩杀魏军13万,赵军2万沉尸黄河,魏将芒卯败逃。此战展现白起“出其不意”的机动战术,巩固了秦国对三晋的压制。

4. 长平之战(前260年)

白起军事艺术的巅峰之作。他接替王龁对抗赵括,佯败诱敌深入,分兵断赵军粮道,围困46天后坑杀降卒40余万(史学界对数字尚有争议)。此战彻底摧毁赵国军事主力,六国再无力单独抗秦。需要注意的是:白起“杀降”行为受时代局限(战国普遍“计首授爵”),但也加速秦国统一进程。

战术特点与历史影响

歼灭战宗师:白起摒弃春秋“尊礼重信”传统,首创“歼灭有生力量”的战略思想,六国士兵死伤超百万,占当时中国青壮年人口的1/10(据《史记·六国年表》推算)。

地理大师:善用地形与水系(如伊阙夹击、鄢城水攻),注重切断敌军后勤(长平之战)。

心理震慑:通过大规模杀降制造恐怖效应,邯郸之战前诸侯“闻白起之名而胆寒”。

悲剧结局:因拒绝攻邯郸触怒秦昭襄王,被范雎诬陷,赐死杜邮(今咸阳东),临终言:“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延伸争议

考古证据表明,长平古战场(今山西高平)现存尸骨坑多为兵器创伤致死,部分学者认为“坑杀”可能是战场处决而非活埋。《睡虎地秦简》记载秦军“斩首”需带回左耳为证,侧面反映白起时代的军功制度残酷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仪连横破合纵 | 下一篇:霍氏家族倾覆记

王翦:秦朝的武将之星

秦朝秦朝

王翦是战国末期至秦朝初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与其子王贲并称“王翦父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生涯贯穿秦灭六国的关键阶

秦统一岭南记

秦朝任嚣

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军事行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疆域扩张,标志着中原政权首次对南方百越地区实现有效控制。这一过程具有深刻的政治、军事和文化

胡亥矫诏夺位阴谋

秦朝胡亥

胡亥矫诏夺位是秦朝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阴谋,其核心人物为秦二世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秦朝统治崩溃,以下从阴谋背景、具

蒙恬与长城的建设故事

秦朝蒙恬

蒙恬与长城的建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实践之一。根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匈奴侵扰,于公元前214年派遣大将

白起征战六国一统纪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征战生涯与秦国统一六

战国名将白起军事生涯回顾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歼灭战的代表性人物。其军事生涯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