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张仪连横破合纵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22 | 阅读:9077次
历史人物 ► 张仪

张仪连横破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运用外交策略瓦解六国联盟(合纵)的重要案例。作为秦相,张仪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超的游说技巧,为秦国打破外交孤立、实现扩张奠定基础。

张仪连横破合纵

一、合纵联盟的形成背景

前328年张仪任秦相时,六国在公孙衍等人推动下形成"合纵"抗秦联盟。这一联盟以魏、赵、韩为核心,联合齐、楚、燕,通过互相支援制约秦国崛起。《战国策》记载:"诸侯之士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此时秦国面临战略困境,函谷关外被六国封锁,急需破局之策。

二、张仪的连横战略实施

1. 分化魏国

前322年张仪离秦赴魏任相,以"魏地广人稀,不若事秦"游说魏襄王,迫使魏国退出合纵。当魏王犹豫时,秦国立即出兵攻占曲沃、平周等地施加压力,最终魏国率先背盟。

2. 诱楚绝齐

前313年,张仪以"商於六百里地"为诱饵欺骗楚怀王。当楚国与齐国断交后,张仪仅承认约定六里地。《史记》记载楚怀王怒而发兵,但在丹阳之战大败,丧失汉中郡。此计一举瓦解齐楚联盟。

3. 胁迫韩国

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利用周天子名义施压韩国。张仪指出韩国"地方不过九百里",不如"西面事秦",配合秦国军事威慑,迫使韩国屈服。

三、战略成效与历史影响

1. 阶段性成果

前318年函谷关之战中,因联盟内部分歧,五国联军被秦军击溃。至前311年张仪去世前,六国合纵已名存实亡,秦国成功解除封锁。

2. 长远战略价值

张仪开创的"事一强以攻众弱"模式被范雎发展为"远交近攻"。其策略包含三个核心要素:精准利用各国矛盾、军事威慑与外交欺骗结合、重点打击联盟薄弱环节。

3. 史料争议

《战国策》中部分记载可能经过文学演绎。如"商於六百里"事件,《竹书纪年》与《史记》叙述存在差异,现代学者认为实际土地纠纷规模可能较小。

四、相关拓展

1. 张仪与苏秦的活跃年代存在争议,1973年马王堆帛书证实苏秦实际活动晚于张仪,两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手。

2. 连横战略的物资基础在于秦国占据巴蜀后获得的经济优势,通过"积粟如丘山"支撑长期外交运作。

3. 当古发现显示,战国中晚期列国货币在对方境内的流通量变化,印证了张仪破坏合纵后秦国经济渗透的加剧。

张仪的策略深刻影响了战国格局,其采用的"破纵连横"手段成为后世强权对抗联盟的经典范式,但过度依赖权谋也暴露了战国外交的功利性本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昭王南征殒命汉水 | 下一篇:白起战神事迹

荆轲刺秦图穷现

春秋战国荆轲

“荆轲刺秦图穷现”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记述了战国末期燕国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即秦始皇)的著名历史事件。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事件背

吴起变法强魏楚

春秋战国吴起

吴起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改革运动,分别在魏国和楚国推行,对两国国力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一、魏国变法(前412-前396年)1. 军事改革:创建"武卒

鲁国儒墨兴起之地探索春秋变革

春秋战国鲁穆公

鲁国作为周代重要的诸侯国,既是周公旦的封地,又是周礼的保存与践行者,在春秋时期成为儒墨两家思想的发源地,其思想兴起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鬼谷子徒弟苏秦生平传奇

春秋战国苏秦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师从隐士鬼谷子,是“合纵连横”战略的核心实践者之一。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在《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策》中均有详实记

张仪:连横策略与外交手腕

春秋战国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连横策略和卓越的外交手腕闻名于世。作为鬼谷子的弟子,他与苏秦同门,主张秦国联合个别诸侯国对抗其他强国,以此瓦解

鬼谷子门下的苏秦与张仪

春秋战国张仪

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师从隐士鬼谷子,以合纵连横策略深刻影响了战国中后期的政局格局。以下是基于《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史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