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顾野王编《玉篇》典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25 | 阅读:401次
历史人物 ► 黎庶昌

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字书,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年),是继《说文》之后汉字训诂学的里程碑式著作。以下从背景、编纂特点、内容结构、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说明:

顾野王编《玉篇》典

1. 编纂背景

顾野王(519—581)是梁陈时期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其编纂《玉篇》的动机主要有两方面:

文字规范需求: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字形、字义出现混乱,亟需一部系统整理文字的工具书。

学术传承:汉代《说文》以篆书为本,而南北朝通行楷书,需适应新的字体变迁。

2. 内容与体例

收字规模:原书收字16,917字(据《梁书》记载),远超《说文》的9,353字,涵盖当时社会用字与经典古籍用字。

编排方式:沿用《说文》部首分类法,但调整了部分部首顺序,更注重实用检索。全书分542部(一说543部),较《说文》540部略有增加。

注释特点

- 采用"反切"注音,反映中古汉语语音系统。

- 释义以义项罗列为主,引证经典如《诗经》《尚书》为例句。

- 标注异体字、俗字,体现文字演变的动态过程。

3. 版本流变与增补

唐代修订:唐高宗时期孙强增字减注,新增约20%字头(如"嘚""嗲"等后世用字)。

宋代重编:北宋陈彭年等奉敕修《大广益会玉篇》,将原书30卷压缩为10卷,成为后世通行本,但顾野王原注多被删削。

清代辑佚黎庶昌、杨守敬从日本发现唐代《玉篇》残卷(现存约原书8%),辑为《玉篇零卷》,成为研究顾氏原貌的重要资料。

4. 学术价值与局限

语言学贡献

- 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词汇变迁。

- 开创了"以楷书为本"的字典编纂传统,直接影响《康熙字典》编排。

局限

- 原书亡佚严重,现存内容多为后人增改。

- 部首分类仍有重叠矛盾(如"人"部与"亻"部并存)。

5. 相关延伸知识

《玉篇》与同时期《切韵》(陆法言撰)并称"南篇北韵",共同构成中古汉语研究核心文献。

日本现存《篆隶万象名义》(空海撰)被认为是《玉篇》的忠实节抄本,保留了大量顾野王原注。

现代研究表明,《玉篇》反切系统可能反映南朝金陵士族语音,与《切韵》的北方音系形成对照。

顾野王《玉篇》不仅是中国辞书史上的关键节点,也为研究南北朝文化交融、汉语史演变提供了珍贵材料。其"古今兼收、雅俗并录"的编纂理念,至今仍具参考价值。

文章标签:玉篇》

上一篇:桓彝战死殉国 | 下一篇:大兴城营建完成

慕容白曜平三齐

南北朝拓跋焘

慕容白曜平定三齐是北魏统一华北过程中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献文帝皇兴元年至三年(467—469年)。三齐指青州(今山东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冀

柔然可汗扰北疆

南北朝拓跋焘

柔然可汗扰北疆这一历史现象主要出现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尤其是北魏与柔然之间持续近一个半世纪的对抗。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柔然的崛

何承天制元嘉历

南北朝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年),南朝宋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家,其编制的《元嘉历》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一、《元嘉历》的制定背景 1. 时代

萧统编《文选》集

南北朝萧统

萧统编《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由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成书于公元6世纪上半叶。该书系统地收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的优

顾野王编《玉篇》典

南北朝黎庶昌

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字书,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年),是继《说文解字》之后汉字训诂学的里程碑式著作。以下从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