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赵飞燕掌中轻舞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30 | 阅读:7675次
历史人物 ► 赵飞燕

赵飞燕是西汉成帝时期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身姿轻盈、舞艺高超而被誉为"掌中舞"的代表人物。其事迹主要见于《汉书·外戚传》及后世《西京杂记》《飞燕外传》等文献。

赵飞燕掌中轻舞

历史记载中的舞蹈特征

1. 体态轻盈的极致表现:"掌上舞"虽可能是文学夸张,但《飞燕外传》记载她"体轻弱,能作掌上舞",反映其通过特殊训练达到的惊人平衡与柔韧。汉代常见盘鼓舞、长袖舞,赵飞燕可能精于此类需要急速旋转的舞种。

2. 舞蹈与权力的结合:汉代贵族女性习舞是重要修养,但赵飞燕将舞蹈作为晋身之阶。据《汉书》,她因阳阿公主家习舞被成帝发现,后与妹妹赵合德同被封为婕妤,最终成为皇后。

技术实现的可能途径

器械辅助说:唐代《乐府杂录》推测其舞蹈或借助水晶盘等道具,舞者在托盘上完成高难度动作。

服饰减重设计:汉宫可能使用特制舞衣,如《西京杂记》所载"留仙裙",通过多层轻纱增加飘举效果。

历史背景延伸

1. 汉代乐舞制度:西汉设有乐府机构,成帝时"郑声尤甚",专业舞者可达数百人。赵飞燕的舞蹈属于"俗乐"体系,与正统雅乐形成对比。

2. 身体美学变迁:先秦以"硕人"为美,至汉代转向纤细体态,《淮南子》已有"佳人不同体"的记载,赵飞燕形象符合这一审美转向。

争议与辨伪

北宋《太平御览》引《赵飞燕别传》称其"腰骨纤细,善踽步行",但正史无"掌中舞"直接记载。学者指出这类描述可能借鉴了西域幻术表演,如东汉张衡《西京赋》提到的"胸突铦锋"杂技。

其舞蹈传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若非群玉山头见"、杜牧"楚腰纤细掌中轻"等诗句均由此生发,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女性柔美意象的经典符号。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代土地改革 | 下一篇:钟会谋反死于乱军

汉元帝遣昭君出塞

汉朝汉元帝

汉元帝遣昭君出塞是西汉历史上的重要和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代表了汉朝对匈奴"和亲政策"的延续与变通。这一事件的政治背景、具体过程

汉景帝削藩策

汉朝周亚夫

汉景帝削藩策是西汉初期中央政权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皇权的重要政治举措,其背景、实施过程及影响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历史背景 1. 汉初分封制

王莽新政改革举措

汉朝王莽

王莽的新政改革是西汉末年至新朝时期(公元9年—23年)推行的一系列激进变革措施,旨在解决社会矛盾、恢复周礼理想,但因脱离实际而最终失败。其核心举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研究

汉朝蔡伦

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研究 蔡伦(约61—121年),东汉时期的宦官,曾任尚方令,主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于公元105年左右改

赵飞燕掌上起舞

汉朝赵飞燕

关于“赵飞燕掌上起舞”的典故,主要见于《汉书·外戚传》及后世文学作品的演绎。以下是结合史实与传说背景的详细解析: 历史记载与背景1. 人物身份 赵

汉成帝宠幸赵飞燕

汉朝赵飞燕

汉成帝刘骜宠幸赵飞燕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宫廷事件,涉及政治斗争、后宫争宠与社会文化等多重背景。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析: 一、赵飞燕姐妹的入宫背景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