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党锢之祸兴起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5577次
历史人物 ► 窦武

党锢之祸是东汉中后期(约公元166-184年)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之间激烈斗争的产物,最终导致清流士人遭受大规模政治清洗。其背景、过程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锢之祸兴起

一、背景与起因

1. 宦官专权的形成

汉桓帝时期,宦官单超、徐璜等人因协助铲除外戚梁冀有功,获封侯爵并掌控朝政,形成"五侯专政"。宦官集团垄断仕途、卖官鬻爵,引发以世家大族为基础的士大夫阶层强烈不满。

2. 清议风潮的兴起

太学生与士人通过"清议"品评人物、批评时政,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士大夫形成"党人"集团,主张"砥砺名教",与宦官集团形成意识形态对立。张成事件(166年)成为——李膺处死依附宦官的术士张成之子,遭宦官诬告"养太学游士,共为部党"。

二、两次党锢过程

1. 第一次党锢(166-167年)

桓帝下诏逮捕李膺等200余人,虽次年赦免但禁锢终身(永不录用)。太尉陈蕃因上书辩护被免职,士人声望不降反增,"天下楷模李元礼"等称号广为流传。

2. 第二次党锢(169-184年)

灵帝即位后外戚窦武联合陈蕃谋诛宦官失败,宦官曹节、王甫借"共为部党,图危社稷"罪名大肆株连。李膺、范滂等百余人死于狱中,牵连家族,全国禁錮六七百人,史载"诸附从者锢及五族"。

三、政治与社会影响

1. 官僚体系崩溃

大量正直官员被清洗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后汉书》称"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2. 豪强势力膨胀

宦官扶持寒门地主对抗士族,地方豪强趁机扩张,为汉末割据埋下伏笔。

3. 思想转向与黄巾起义

士人转向玄学清谈避祸,民间道教思想传播。党锢解除后(184年)不久即爆发黄巾起义,何进奏请解除党锢以联合士族平叛,但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四、史学评价

范晔在《后汉书·党锢列传》中批判宦官"虐遍天下,民不堪命",但也指出党人"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党锢实质是皇权通过宦官打击日益独立的士族官僚,折射出东汉"霸王道杂之"政治模式的失效。钱穆则强调党人精神开启了魏晋士族门阀政治的先声。

文章标签:党锢之祸

上一篇:秦军箭阵无敌战术 | 下一篇:邓艾的攻蜀奇谋

汉景帝治国策定基础

汉朝辕固

汉景帝(前188年—前141年)继承其父文帝的治国方略,推行"黄老无为"与"儒法并重"的混合政策,为"文景之治"的延续和汉武帝时代奠定基础。其治国策略主要体

张良帷幄定乾坤

汉朝张良

张良作为西汉开国的重要谋士,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在秦汉之际的历史转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史实角度分析,张良的谋略体系具有多层次

党锢之祸兴起

汉朝窦武

党锢之祸是东汉中后期(约公元166-184年)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之间激烈斗争的产物,最终导致清流士人遭受大规模政治清洗。其背景、过程和影

曹参萧规曹随政

汉朝曹参

"萧规曹随"是汉代政治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指曹参接任萧何的丞相职位后,沿袭其既定政策不作更改。这一现象深刻体现了汉初"无

党锢之祸兴起

汉朝窦武

党锢之祸是东汉中后期(约公元166-184年)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之间激烈斗争的产物,最终导致清流士人遭受大规模政治清洗。其背景、过程和影

窦武:晋武帝重臣

晋朝窦武

窦武,晋武帝时期的重要文臣。他为人谋略通达、办事果断,在晋朝的政治及军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窦武出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