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郑板桥画竹名家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7393次
历史人物 ►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以画竹闻名于世,其作品融合文人画传统与个人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板桥画竹名家

艺术特色与技法:

1. 以书入画:郑板桥将书法笔意融入画竹,独创"六分半书"书法,画竹枝干如篆隶,竹叶似草书,通过提按顿挫表现竹的筋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可见其以书法线条勾勒竹节的力度。

2. 构图突破:打破传统"之""字形构图,常在画面中心突兀出枝,如《竹石图》以倾斜S形构图表现竹的动势。他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创作理论,强调观察、构思与表现的辩证关系。

3. 象征意义:其竹画常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等诗句,以竹喻示文人孤高傲骨。1754年作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体现其爱民思想。

历史记载与评价:

《清史稿》记载其"工画竹,大幅尤佳"。

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画竹"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传世作品约90余件,上海博物馆藏《荆棘丛兰图》卷可见竹与荆棘并置的独特隐喻。

艺术源流与影响:

师法徐渭石涛但自出新意,用墨干湿浓淡变化自如。其"删繁就简"的主张影响了后世吴昌硕等画家。晚年作品如1762年《竹石图》更显苍劲洒脱,体现"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艺术境界。

现存题画诗百余首,多阐释其艺术观,如"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道出钻研精神。其画竹兼具形神,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文章标签:画竹

上一篇:冯保掌印内廷 | 下一篇:启承父位建夏朝

川楚白莲教起义

清朝白莲教

川楚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叶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民间宗教起义,发生于1796年至1804年(嘉庆元年至嘉庆九年),波及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甘肃五

郑板桥画竹名家

清朝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以画竹闻名于世,其作品融合文人画传统与个人创新,形成了独特的

李渔闲情偶寄

清朝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所著的一部生活艺术类杂著,成书于康熙十年(1671年)。该书集中体现了李渔对日常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涵

和珅贪腐案

清朝和珅

和珅贪腐案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震动朝野的重大经济案件,亦为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贪污案之一。其案情复杂、涉及金额之巨、牵连范围之广,深刻暴露

郑板桥画竹名家

清朝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以画竹闻名于世,其作品融合文人画传统与个人创新,形成了独特的

郑板桥画竹称三绝

清朝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著称于世。"三绝"指其诗、书、画三者皆臻妙境,尤以墨竹最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