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五羖大夫传奇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09 | 阅读:9195次历史人物 ► 百里奚
百里奚,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原为虞国大夫,后成为秦国重臣,因被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赎回,史称“五羖大夫”。其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对秦国崛起影响深远。
早年经历与政治低谷
百里奚出身贫寒,早年周游列国求仕未果。曾在虞国任大夫,因虞君不听劝谏导致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沦为奴隶。后作为晋国陪嫁奴仆被送往秦国,途中逃亡至楚国,以牧牛为生。秦穆公闻其贤名,用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拜为大夫。这一“五羖赎相”典故成为古代帝王礼贤下士的典范。
治秦之功与历史评价
1. 内政改革: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推行“重民政策”,轻徭薄赋,发展农耕,使秦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史记》称“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2. 外交策略:主张“德抚与威慑并重”,协助穆公结好晋国,又通过军事行动征服西戎,拓展疆域,被周王室赐予“西方诸侯之伯”称号。
3. 用人理念:举荐蹇叔等贤才,形成“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用人传统,为商鞅变法奠定人才基础。
文化影响与争议
其“饭牛”典故(以牧牛喻治国)多见于《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典籍,成为士人励志象征。
部分学者质疑“五羖赎相”细节,如《商君书》未载此事,可能为后世美化,但秦穆公重用异国贤才的史实无可争议。
历史定位
百里奚与管仲齐名,被誉为“春秋名相”。其执政理念融合中原文化与秦地特色,开创了秦国“霸西戎而窥中原”的格局,为日后统一埋下伏笔。今河南南阳有其墓祠,历代文人多赋诗颂扬。
文章标签:五羖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