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吕布刺董卓长安乱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9 | 阅读:5964次
历史人物 ► 董卓

吕布刺杀董卓长安之乱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的重要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吕布刺董卓长安乱

一、历史背景

1. 董卓专权

董卓于189年趁外戚与宦官争斗之际率军入洛阳,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独揽朝政。其暴戾统治引发关东诸侯联合讨伐(十八路诸侯讨董),后迁都长安以避锋芒。

2. 吕布与董卓的关系

吕布原为丁原部将,被董卓以赤兔马和官职收买,杀丁原投靠董卓,并被收为义子。但董卓性格多疑,曾因小事向吕布掷戟,加之吕布与董卓侍女私通,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二、刺杀过程

1. 王允的策划

司徒王允联合士族集团,利用吕布的不满,以“匡扶汉室”为名拉拢吕布。吕布起初犹豫,王允以“君自姓吕,本非骨肉”离间,最终促成刺杀计划。

2. 时机与执行

192年四月,董卓赴未央宫参加献帝禅让礼仪(实为王允设局)。吕布率亲信李肃等人埋伏,趁董卓乘车入宫时突袭。董卓惊呼“吕布何在?”,吕布高喊“有诏讨贼!”持矛刺死董卓,枭首示众。

3. 后续镇压

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逃往凉州,王允未及时安抚,反欲清算西凉军,导致其联合反扑。

三、长安之乱

1. 李傕、郭汜反攻

西凉军以“为董卓”为名聚兵十万,围攻长安。吕布战败逃亡,王允,献帝再度沦为傀儡。

2. 劫掠与暴政

李傕、郭汜纵兵烧杀,长安百姓死者万计,出现“人相食”惨剧。二人后期内讧,在长安城内混战数月,宫室焚毁,关中残破。

3. 献帝东迁

195年,汉献帝在张济、杨奉等人护送下逃出长安,迁回洛阳,标志着董卓势力彻底覆灭,但也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名存实亡。

四、事件影响

1. 军阀割据加剧

长安之乱后,关中失去中央控制,形成李傕、郭汜、马腾韩遂等多方割据,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创造了条件。

2. 吕布的命运转折

吕布此后辗转投奔袁绍刘备等人,终因反复无常被曹操擒杀于下邳,“三姓家奴”之讥由此而来。

3. 历史评价

《后汉书》评董卓之死为“积恶致毙”,而王允的刚愎与吕布的投机亦被视为未能稳定局面的关键因素。

五、延伸知识

史料差异裴松之注《三国志》提到,吕布刺杀董卓前曾与同乡李肃商议,细节较正史更生动。

民间演绎: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将刺杀描绘为貂蝉离间计,但正史中无貂蝉此人。

考古佐证: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曾出土董卓时期钱币“无文钱”,反映其经济混乱政策。

这一事件既是权谋斗争的缩影,也暴露了东汉末年中央权威崩塌后社会的深度危机。董卓之死并未终结乱世,反而开启了更残酷的诸侯混战。

文章标签:吕布

上一篇:百里奚五羖大夫传奇 | 下一篇:蜀汉建立之路

汉景帝平乱纪事

汉朝桑弘羊

汉景帝平乱纪事主要涉及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这是西汉初期中央与诸侯国矛盾爆发的重大事件。以下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一、叛乱背景1. 汉初分封遗留问题

吕布刺董卓长安乱

汉朝董卓

吕布刺杀董卓及长安之乱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的重要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董卓专权 董卓于189年趁外戚与

晁错削藩酿祸

汉朝晁错

晁错削藩酿祸是西汉初期一场因中央集权与诸侯割据矛盾激化引发的政治危机,其根源、过程及影响体现了汉初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下从历史背景、政策实施

刘向校书天禄阁

汉朝刘向

刘向校书天禄阁是中国汉代文献整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下从背景、过程、成就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说明:1. 天禄阁的建制与功能

吕布刺董卓长安乱

汉朝董卓

吕布刺杀董卓及长安之乱是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的重要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董卓专权 董卓于189年趁外戚与

董卓废立汉少帝

三国董卓

董卓废立汉少帝是东汉末年重要的政治事件,直接导致中央权威崩溃和军阀割据的开端。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详细分析:一、历史背景1. 外戚宦官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