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典韦死守辕门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12 | 阅读:4288次
历史人物 ► 典韦

典韦死守辕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事迹,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发生在建安二年(197年)宛城之战期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典韦死守辕门

一、历史背景

1. 宛城之战的起因曹操南征张绣,张绣起初投降,后因曹操强纳其婶邹氏而复叛。

2. 突发夜袭:张绣在谋士贾诩策划下,趁曹操不备发动突袭,曹军大营陷入混乱。

二、典韦的职责与表现

1. 侍卫统帅:典韦时任曹操的亲卫校尉,专职护卫中军帐。

2. 辕门死守:当叛军突至时,典韦率十余亲兵在辕门(军营正门)奋力阻击,为曹操争取撤退时间。

3. 兵器记载:据《三国志》载,典韦持双戟(重八十斤)作战,短兵接战后甚至徒手击杀敌军,“双挟两贼击杀之”。

4. 战至最后:亲兵全部战死后,典韦身中数十创仍继续搏斗,最终因失血过多力竭而亡。

三、历史意义与后世评价

1. 掩护曹操脱险:典韦的抵抗使曹操得以从侧门逃脱,其长子曹昂、侄曹安民却在此战中阵亡。

2. 曹操的哀悼:战后曹操专门设祭,痛哭道:“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3. 军事地理细节:辕门作为军营核心防线,典韦选择在此阻击,体现古代军营防御体系中“门防”的重要性。

4. 武器考证:汉代一斤约220克,典韦双戟合35公斤,虽可能存在夸张成分,但符合其“形貌魁梧、膂力过人”的记载。

四、延伸知识

1. 葬礼规格:典韦遗体被追回后,曹操命以厚葬,其子典满后被封为司马。

2. 历史对比:类似死守战役还有张辽的合肥之战(215年),但典韦作为纯粹的护卫将领,其牺牲更具悲剧色彩。

3. 文献差异裴松之注引《傅子》补充了典韦“瞋目大骂而死”的细节,凸显其刚烈性格。

典韦的事迹体现了汉代部曲私兵制度下将领与主公的密切关系,其“护主死节”的行为也成为后世忠勇形象的典范。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其与许褚合传,评价“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足见其历史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名将赵充国边疆战争事迹 | 下一篇:书法宗师王羲之秘闻

吕布的铁血柔情与英勇事迹

三国吕布

吕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以骁勇善战闻名,但其性格复杂,既有铁血冷酷的一面,也有柔情感性的瞬间,历史形象充满矛盾性。 一、铁血与冷酷 1. 战斗勇

典韦死守辕门

三国典韦

典韦死守辕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事迹,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发生在建安二年(197年)宛城之战期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及蜀汉忠诚

三国魏延

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及其对蜀汉的忠诚问题,需结合《三国志》等史料进行客观分析。以下从战略构想、可行性争议及忠诚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子午

定军山黄忠斩将

三国黄忠

定军山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此战以老将黄忠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而闻名,成为汉中争夺战的转

典韦死守辕门

三国典韦

典韦死守辕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事迹,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发生在建安二年(197年)宛城之战期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

典韦护主死战宛城

三国典韦

典韦护主死战宛城是《三国志》中记载的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当时曹操率军征讨张绣,张绣起初投降,后因曹操强纳其婶邹氏而愤然反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