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诸葛亮治蜀兴农业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6 | 阅读:2164次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诸葛亮治蜀期间高度重视农业恢复与发展,将农耕视为立国之本。其农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诸葛亮治蜀兴农业

一、推行屯田制体系

1. 军屯与民屯并举:在建兴年间(223-237年),于汉中、南中等地设立军屯,《三国志》记载"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士兵战时为兵、闲时务农。民屯则招募流民耕作,给予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

2. 都江堰系统修缮:组织上千人力整修都江堰,创设"堰官"专职管理,建立维护制度。《水经注》称其"因势利导,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二、土地制度革新

1. 抑制豪强兼并:针对刘璋时期"蜀土富实,时俗奢侈"的弊端,推行"薄赋敛"政策,通过"务农殖谷"减轻自耕农负担。

2. 开发南中地区:平定南中叛乱后,推广牛耕技术,改变当地"刀耕火种"状态,史载"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三、农业技术创新

1. 推广先进农具:改进并普及直辕犁、耧车等工具,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印证了其重视农具改良。

2. 发展水利网络:除都江堰外,还在眉山修诸葛堰,广元凿明月峡栈道改善运输,形成"沟洫脉散,疆理绮错"的灌溉体系。

四、经济作物推广

1. 桑蚕业制度化:设立锦官管理蜀锦生产,《蜀中广记》称"丞相躬耕南阳,教民种桑",带动成都"伎巧之家,百室离房"的纺织业繁荣。

2. 茶叶种植扩大:推动蒙顶山茶叶栽培,为后来茶马贸易奠定基础,《华阳国志》记载蜀地"园有芳蒻香茗"。

这些举措使蜀汉在章武元年(221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间,实现"田畴辟,仓廪实"的局面,即便在"北伐"期间仍能维持"粮秣军资,远途不匮"的供应能力。其农业管理模式后来被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作为典型案例收录。

文章标签:

上一篇: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 下一篇:祁山之战定蜀汉

韩信胯下受辱将

汉朝韩信

韩信胯下受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展现了韩信早年的隐忍与后来的卓越成就之间的反差。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人

刘秀东汉开创史

汉朝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字文叔,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5—57年在位),谥号光武帝。作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他凭借卓越的政治军

汉朝诸侯争霸起

汉朝汉朝

汉朝诸侯争霸是指西汉初期(约前202年—前154年)出现的诸侯王势力膨胀、对抗中央政权的历史阶段,本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一过程与

诸葛亮治蜀兴农业

汉朝诸葛亮

诸葛亮治蜀期间高度重视农业恢复与发展,将农耕视为立国之本。其农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推行屯田制体系1. 军屯与民屯并举:在建兴年间(223-23

诸葛亮治蜀兴农业

汉朝诸葛亮

诸葛亮治蜀期间高度重视农业恢复与发展,将农耕视为立国之本。其农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推行屯田制体系1. 军屯与民屯并举:在建兴年间(223-23

诸葛亮智取汉中策

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在汉中之战中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后勤保障、战术配合和心理战三个方面,虽然《三国志》等正史中对他直接指挥战斗的记载有限,但通过相关史料仍可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