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鬼惊玉楼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3918次历史人物 ► 李贺
李贺,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因其诗风诡谲奇崛、意象超凡,被后世称为“诗鬼”。标题“李贺诗鬼惊玉楼”虽是后人提炼的概括性表述,但集中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气质与历史评价。以下从多角度展开分析:
一、“诗鬼”称号的由来
1. 诡异诗风
李贺诗中大量使用“鬼”“血”“死”“泣”等阴冷意象,如“秋坟鬼唱鲍家诗”(《秋来》)、“百年老鸮成木魅”(《神弦曲》),营造出慑人心魄的幽凄意境。这与盛唐的豪迈或王孟的田园风格截然不同,故唐人杜牧评其“鲸呿鳌掷,牛鬼蛇神”。
2. 早逝与命运
李贺因避父讳(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被阻科举,27岁英年早逝。其坎坷身世与诗中流露的“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绝望感,强化了“鬼才”的悲剧色彩。
二、“惊玉楼”的典故与象征
1. 道教意象的化用
“玉楼”典出道教传说中仙人居所。《李贺小传》记载其临终见绯衣使者召天帝造白玉楼,需其作记。这一传说被李商隐写入《李长吉小传》,成为其“诗通鬼神”的佐证。
2. 对宫廷政治的隐喻
李贺曾任奉礼郎(九品小官),接触过宫廷生活。其《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以神话暗喻对朝廷的讽喻,所谓“惊玉楼”亦可解读为诗作对权贵的震撼。
三、李贺诗歌的艺术创新
1. 通感与变形修辞
李贺擅将听觉、视觉、触觉交织,如“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打破常规逻辑,形成超现实的审美体验。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称其“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2. 炼字与色彩运用
诗中频繁使用“冷红”“幽绿”“愁白”等主观化色彩词,如“幽兰露,如啼眼”(《苏小小墓》),赋予景物强烈的情感张力。清人王琦注《李长吉歌诗》指出其“务去陈言,力开生面”。
四、后世影响与争议
1. 对晚唐及后世诗人的影响
李商隐、温庭筠均继承其朦胧风格,宋代贺铸、元代杨维桢亦有摹拟。鲁迅曾评价“唐诗到此为之一变”,肯定其突破性。
2. 主流评价的分歧
部分文人认为其诗“过于险怪”(明代王世贞),清代叶燮则辩护称:“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苍颉造字,可使鬼夜哭。”
扩展知识
与韩孟诗派的关系:李贺被归入韩愈、孟郊倡导的“险怪诗派”,但比韩愈更重主观幻想,比孟郊少苦吟痕迹。
音乐性特点:其诗节奏急促,善用仄韵,如《雁门太守行》全篇押入声韵,强化肃杀氛围。
李贺的诗歌如同一场“文字的巫术”,将现实苦难转化为神话般的艺术世界。“诗鬼惊玉楼”既是对其创作力的赞叹,亦暗含对其悲剧命运的唏嘘。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兴建大兴城(长安新城) | 下一篇:范质佐周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