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庞统落凤坡遇难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24 | 阅读:2089次
历史人物 ► 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入蜀作战时,于雒城(今四川广汉)附近的落凤坡遭伏击身亡,年仅36岁。这一事件在《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有明确记载,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称其"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庞统落凤坡遇难

从战略层面看,庞统之死对蜀汉政权构建产生重大影响。当时刘备正执行《隆中对》战略,庞统作为入蜀战役核心策划者,其军事才能与诸葛亮形成互补。陈寿评价"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他主张激进策略,曾提出偷袭成都的上中下三策,与诸葛亮稳健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考古发现显示,雒城遗址现存汉代城墙遗迹,印证了当年攻防战的惨烈。

关于"落凤坡"地名的考证,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指出该地位于雒城以北十里处,属金牛道险要地段。明代《蜀中广记》记载当地有"庞统战死处"碑刻。现代学者考证认为,此处地形狭窄多隘,适合设伏,与史载张任率益州兵埋伏的情节吻合。

庞统之死暴露了刘备集团的情报缺陷。据《华阳国志》记载,益州牧刘璋部将张任早有准备,而刘备军未能有效侦察。唐代李靖《李卫公问对》将此事列为"轻敌冒进"的典型战例。其阵亡时间恰逢建安十九年夏,暴雨导致道路泥泞,影响了部队机动性。

在文化影响方面,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艺术加工为"的卢马妨主"情节,但正史无此记载。成都武侯祠现存庞统塑像为清代重塑,其持剑文士形象反映了后世对其"文武兼备"的评价。宋代王安石曾作《庞统》诗:"士元死千载,父老岁时思",可见其历史影响力。现代管理学研究常将庞统与诸葛亮的协作模式作为团队人才结构优化的典型案例。

文章标签:庞统

上一篇:韩信胯下受辱成 | 下一篇:杜弢起义乱荆湘

钟会谋反丧成都

三国卫瓘

钟会谋反事件是三国末期魏国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动荡,发生于公元264年,直接影响了蜀汉政权的覆灭和魏晋权力格局的变化。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赤壁之战三国立

三国三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是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转折点。以下从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展

蒋干盗书中周瑜计

三国周瑜

“蒋干盗书”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反间计桥段,但历史上真实事件与小说有较大差异。以下是基于史实与文学演变的综合分析: 一、历史原貌与《三国演义

荀彧辅佐建安政

三国荀彧

荀彧作为汉末曹操集团的核心谋士,在“建安政”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期(196-220年)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其政治、军事与人才举荐等方面的贡献深刻影

庞统落凤坡遇难

三国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入蜀作战时,于雒城(

庞统献连环计助火攻

三国庞统

庞统献连环计助火攻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重要情节,但需注意这一事件主要出自小说演绎,正史记载较为简略。以下从史实与文学创作角度分析: 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