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苏逢吉滥杀朝臣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9 | 阅读:2113次
历史人物 ► 刘知远

苏逢吉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的重要权臣,官至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以残酷嗜杀著称。其滥杀朝臣的行为在《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苏逢吉滥杀朝臣

1. 排除异己的清洗行动

苏逢吉辅佐后汉高祖刘知远期间,利用权势大肆铲除政敌。最典型的是借"李崧案"诛杀前朝重臣:后晋宰相李崧被迫献出宅邸后,苏逢吉仍罗织谋反罪名,将其族诛。此事引起朝野震动,连刘知远都感叹:"吾亦知其冤,然事已至此,不可复奈何。"

2. 律法严苛与滥用刑罚

主政时期制定《大汉刑统》,规定"盗一钱以上皆死"。据《资治通鉴》载,有百姓因偷割他人禾穗被县吏判处族诛,苏逢吉竟批"诛其全族尚谓太轻"。其主导的"侍卫司狱"成为恐怖刑狱,官吏动辄以"谋反"罪名株连大臣。

3. 军事征伐中的屠杀政策

在平定杜重威叛乱时,苏逢吉主张"尽诛将士",导致投降的幽州兵千余人被坑杀。这种残暴手段虽短期内震慑反对势力,但加剧了地方离心倾向,为后汉迅速灭亡埋下隐患。

4. 政治体制的破坏性影响

苏逢吉的滥杀导致后汉官僚系统严重断层,大量有经验官员被清洗。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逢吉为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其行为加剧了五代时期"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政治生态恶化。

需要补充的是,苏逢吉的暴行与五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乱世中,文官集团为巩固权力往往走向极端化。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分析,此类行为是"五代弊法"的典型表现,直到宋朝建立后才通过"右文抑武"政策逐步纠正。苏逢吉最终在隐帝刘承祐时期被郭威(后周太祖)击败,自焚而死,其家族也被诛灭。

文章标签:

上一篇:温庭筠花间派鼻祖 | 下一篇:宋高宗建炎南渡录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变革研究

五代十国朱温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剧烈变革的过渡阶段,上承唐末藩镇割据的余绪,下启北宋中央集权的重构。其政治体制变革的核心特征表现为

杜牧:乱世文人风骨

五代十国唐诗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身处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乱世,其诗文既有盛唐余韵

后唐兴盛与衰落研究

五代十国后唐

后唐(923-936年)作为五代时期的第二个中原政权,其兴衰过程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与皇权博弈的历史特征。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多维

李守贞反汉兵败

五代十国李守

李守贞反汉兵败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隐帝乾祐年间(948-950年)的重要军事叛乱事件,反映了五代藩镇割据与中央集权斗争的激烈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北汉联辽抗周

五代十国刘知远

北汉联辽抗周是五代十国末期重要的战略联盟事件,展现了小政权在夹缝中求存的典型外交策略。北汉作为五代中唯一位于北方的十国政权(951—979年),长期

刘知远建立后汉王朝

五代十国刘知远

刘知远建立后汉王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后汉(947年—951年)是五代中的第四个朝代,尽管国祚仅持续四年,但其建立过程和政治影响具有典型性
友情链接